吕蒙是北宋著名的大臣。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一样,他曾三次为大宋献身。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他的一些故事。
奇怪的是,吕蒙正虽然出身官宦子弟,但从小生活贫困,吃了不少苦头。从政后,他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篇《寒窑赋》。读完王子(后来宋真宗)后,他改变了傲慢和正常,变得谦虚和勤奋。
[img]286233[/img]
北宋名臣吕蒙正
吕蒙正的父亲叫吕龟图,他是下周的日常生活。他的妻妾成群结队,无能为力。吕蒙正的母亲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她和丈夫的一群小妻子相处得不好,经常吵架。这些小妻子向吕龟图吹枕头风,说吕蒙正母子的坏话。吕龟图耳朵柔软,听谎言,把吕蒙正的母子赶出了家门。当时,吕蒙正还未成年。
[img]286234[/img]
吕蒙正和母亲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吃穿无所事事,晚上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个废弃的洞穴栖身,白天在寺庙里读书,到了吃饭的时候,就厚着脸皮在寺庙里吃斋饭。尽管尴尬异常,吕蒙正却日夜刻苦学习。公元977年,33岁的吕蒙正在参加科考,一路喜报,高中状元!当时状元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要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三道门槛,会试、殿试都是同一张试卷,殿试更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含金量极高!
吕蒙当官后,不顾过去的嫌疑,带着父母住在一起。他的父母住在一所房子里,但在不同的房间里,吕蒙照顾得很周到。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善良、诚实、胸怀宽广的人,而不是报复,这对他的政治官员有很大的好处。他的职业生涯相对宽宏大量,晋升迅速。他曾担任过三任首相。虽然在这段时间里有起伏,但他很快就能恢复工作。
吕蒙正前两次任宰相是在宋太宗时期,第三次任宰相是在宋真宗时期。无论他帮助哪位皇帝,吕蒙正都很正直,有勇气提出建议。同时,他慷慨、诚实、自守,在朝廷上下都很有威望。有一次,太宗赵光义选使者出使朔方,吕蒙正推荐了一个人,皇帝不同意,几天后又问,吕蒙正坚持,几天后再问,吕蒙正仍然坚持。现在赵光义恼了,吕蒙正却不为所动地说,只有这个人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不想为了取悦皇帝而错过国事。赵光义盯着他看了很久,才叹了口气,吕蒙有气量,我不如他。
还有一次,赵光义宴请群臣,席上喝得很高,有人自夸地说,五代生物涂炭,现在大宋繁殖,可见治乱的关键在于人。言下之意是今天天下太平,都有我这个皇帝!其他大臣都很感兴趣。只有吕蒙兴高采烈地说,陛下不知道,在首都之外,有太多的人饿死了。我希望陛下不仅能看到近处,还能看到远处,这是世界上人民的幸运。赵光义当头倒了一盆冷水,羞怒异常,但仔细想想,还是能体会到吕蒙正的公忠体国。
[img]286235[/img]
北宋名相富毕
吕蒙正作为宰相看人很准。当时,他家里有一位名叫富言的客人。一天,他对吕蒙正说:“我儿子现在十几岁了。我希望他能在书院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小官员,比如法庭平和太祝。吕蒙正在找儿子见面,见面后惊叹道:“这孩子将来的名字和我一样,但所建功业却远远超过我。这个孩子是后来两任宰相的富毕。宋真宗曾要求吕蒙正从几个儿子中推荐一个委以重用。吕蒙正回答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够有用,但有一个侄子叫吕夷简,但他有宰相的能力。吕夷简后来在仁宗朝担任宰相13年。
吕蒙对金钱和财产的看法很淡。宋真宗继位后,为太宗赵光义修建了西陵。一方面,吕蒙正感谢先帝赵光义的善良,另一方面,为了减轻国库负担,他贡献了家中多年来节省的300多万元作为西陵建设费用的补充。有人给吕蒙正送古镜求任,说镜子能照出200英里范围内的风景。吕蒙正说:“我的脸只是盘子那么大。我在哪里可以用200英里的镜子?还有人给吕蒙正送古砚,说哈口气就能润笔,不用注水,吕蒙正笑着说,即使一天“哈”出一担水,也只值十文钱。
曾三次为相,刚正不阿的吕蒙正有什么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