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宋英宗赵曙身体一直不太好,从继位开始就有一些异常的表现,接下来就来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当时仁宗赵真深夜突然去世,曹皇后、宰相韩琦等人秘不发丧,连夜将已立为王子的赵曙召入宫,宣布他即位。没想到赵曙一听神色大变,连声说“我不敢做,我不敢做”,转身就要走了。韩琦等人赶紧抱住他,七手八脚给他穿上黄袍。黎明时分,他们围绕着赵曙上了早朝,宣读了刚刚写好的仁宗遗诏,宣布仁宗死亡,赵曙登基,宋英宗。
[img]286080[/img]
宋英宗赵曙
新皇登基后,朝廷立即筹备了先皇赵真的葬礼,但赵曙却整天忧心忡忡,无法主持。在仁宗大葬之日,赵曙可能受到庄严压抑气氛的影响。赵曙的精神有点不正常。他甚至在仁宗的棺材前哭着笑着,哭着不停地走着。宰相韩琦一看要坏事,赶紧拉下窗帘,让几个内侍守住皇帝,才能让葬礼正常进行。大臣们一看到皇帝病得不轻,不能理事,就同意请曹太后垂幕听政。
赵曙生病后,气质越来越乖张,行为不正常,经常对曹太后说话不逊,不问身边伺候的人为什么打架,让宫里的人心慌。曹太后苦口婆心劝他,赵曙听不进去,经常顶撞曹太后,两人的关系非常紧张。
[img]286081[/img]
曹太后在影视剧中
这样的日子一长,曹太后撑不住了,就跟韩琦等大臣抱怨,言语间隐约含着换皇帝的意思。韩琦一听,心里很透亮,立刻郑重地回答:“我们在外朝,宫里的事全靠太后处理。如果皇帝失去了照顾,恐怕太后也不会稳定。“这实际上是在警告曹太后:一旦皇帝发生了什么事,你就不会安定下来。曹太后当然听得出来,心里很不高兴,但也很无奈,毕竟赵曙是先皇遗诏,韩琦又是元老大臣,代表了群臣的意见。后来,韩琦等大臣两头工作,为曹太后和赵曙舒缓沟通,两宫关系逐渐好转。
赵曙生病期间,曹太后垂幕听政治处理。过了一段时间,赵曙病好了,可以亲自临朝理事了,曹太后却尝到了权力的美味,迟迟不愿撤帘交权。司马光大臣上了一个奏章,重提刘(娥)太后恋权管政,被世人诟病的往事,希望曹太后“成谦顺之美,副四海之望”。宰相韩琦以辞职为胁迫,逼曹太后撤帘交权,朝廷的劝官们也不停地奏章,要求太后归政。在多方面的压力下,曹太后终于撤帘交权,英宗赵曙得以亲政。
然而,赵曙只能算是一个守成之君。虽然他继续重用韩琦、欧阳修、富碧等人进行一系列改革,但他的实力不够,积重难返,改革难以深化,但他在裁员和裁员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至于经济上缺陈可善,国库入不敷出,亏空了400多万两白银。只有在文化建设方面,赵曙付出了很多努力。他让司马光带头,成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编制《资治通鉴》,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经过19年的艰苦工作,《资治通鉴》这一宏伟的史学巨作得以完成。
公元1067年,赵曙因病去世,享年36岁,在位五年。长子颍王赵旭即位,历史上被称为宋神宗。
宋英宗赵曙怕当皇帝,在位仅五年后他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