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李善年事已高,无兵权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朱元璋杀李善长,

朱元璋在《明史·李善长传》中评论李善长:
“我起自草莽之间,举起三尺剑,带领成千上万的人在群雄之间挣扎。这时,李善长来到军门前,致力于协商,渡过河流,定居在南京。在过去的一两年里,成千上万的军事训练,东征西伐,善长留在国内,转移粮食储存,供应设备,从未缺乏。治理后方,和谐军民,使上下和平。这是上帝教给我的。我只知道他的功劳,
别人可能不知道。当年萧何有馈天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

明朝最大的开国功勋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人。朱元璋平定安徽滁州期间,他果断投靠其指挥,以其聪明才智成为朱元璋的亲信。

[img]285307[/img]

朱元璋打天下时,李善长主要负责后方为朱元璋驻扎的根据地、粮草物资的征集、人事调查、人民群众的安抚等后勤工作。因此,朱元璋将他与汉代的萧何进行比较,并称赞他更好。

多年来,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多次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取得了许多奇功。

因此,当朱元璋称帝后对百官进行时,李善长被封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等多个重要职位,是百官之首,曾是极人臣。

李善长不仅在“开国六公”中排名第一,还获得了丹书铁券,甚至与朱元璋结婚。

为了笼络李善长这位高权重的臣子,朱元璋将长女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

成为皇亲国戚后,李善长的风景更是朝中无与伦比,可谓人人羡慕。

但凡事都讲究物极必反,李善长位极人臣,自然树大招风,要想保住自己的生命,就得远离朝廷风波。

作为一个聪明人,李善长自然明白这一点。早在洪武四年前,他就以身体不好为由申请退休。

[img]285308[/img]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仍然无法逃脱被清理的命运。

事实上,当朱元璋下令清理李善长时,他已经76岁了。这时,我在他手里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权力。

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如此无视旧情,对一个威胁不大的人狠狠下重手?

犯罪指控是参与胡谋反谋反谋

据《明史·李善长传》记载,善长外宽,内多。参议李饮冰和杨希生侵犯善长权,即根据他们的罪行。贵富极,意志略显傲慢,皇帝开始有点厌倦。四年后,他以疾致仕。只有平庸的党死了。

这段话记载了李善长的罪名,称虽然他外表宽厚平和,但内心却任性刻薄。李饮冰和杨希生追究了他们的罪行,因为他们稍微冒犯了他们的权威,并贬低了他们。

当李善长的权势达到顶峰时,他也变得傲慢起来,朱元璋会暗暗厌倦他。

洪武四年后,他因病退休回家。后来被认为是胡的同伙,被处死。

这是官方记载,但众所周知,史书记载并非全是正确的,毕竟也有一些受权力影响的。

[img]285309[/img]

洪武二十三年,76岁的李善长被查出来清算旧账。此时,胡的谋反案已经过去了十年。可以合理地说,这个案子已经过去了,但李善长被举报参与谋反。

后来,朱元璋愤怒地宣布,李善长是朝廷的重要大臣和皇室亲戚,但他知道人们在谋杀,但他没有报告,这是一场巨大的逆转。此外,当时有星星变化,需要杀死大臣来应对灾难。

所以李善长就是这位应灾大臣,他知道只有一死才能解脱,然后不久,他就在家里自杀了。

除了李善长本人,他的妻子、女儿、哥哥和侄子都有70多人被株连至死。唯一幸存下来的就是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也就是当代徐的李琪。

虽然被赐恩免死,但也落得了被分配的命运。由于朱元璋的孙子,李祺的两个儿子没有参与这场悲剧。

就这样,这位曾经被朱元璋称赞为比萧何更好的股肱之臣,最终落得了这样一个几乎被举族摧毁的下场。

直到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才公开为李善长抱怨《论韩国公冤事件》。

《冤案》大致说:李善长和朱元璋齐心协力,一起出生入死。他死前曾封公,可谓是极人臣。如果他想造反,他可以说是过去的事,但说他是在帮助胡造反是荒谬的。

[img]285310[/img]

最后,王国还冒着生命危险劝诫朱元璋:“李善长功勋卓著。在审判不明的情况下,他以杀害大臣为借口,以应对天象为借口将他判刑。他担心满朝的文武都会感到冷漠。我只想让陛下以此为戒,不要再杀人了。”

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朱元璋看到《委屈事件》后并没有生气,这也是他对李善长罪的默认。

明朝的帝国制度早已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事实上,李善长之被杀,从表面上看,是被胡唯庸谋反案牵连的。

但真正的原因是,李善长作为中书省首相,是中书省总理的代表。杀他只是为了彻底切断人们对总理职位的幻想。

这也是从明朝建国之初的朝廷制度开始的。明朝初建时,由于随元制,许多遵循的制度仍然是元帝国制度。

一开始,朱元璋特意和刘伯温谈过这件事。谈话的目的是改革朝廷的相关制度。

改革的核心自然是四个朝廷官职,包括左丞相、右丞相和左右平章政事,他们是最高的行政机构——中书省。当时左右平章政事没有权力,大权掌握在左右丞相手中。

当时左丞相是李善长,右丞相是徐达。如果徐达在朝鲜,左右丞相可以互相约束。然而,由于帝国早期仍有许多战争没有结束,右丞相徐达长期带领军队在前线作战,而不是在朝鲜。

[img]285311[/img]

这样,朝中的权力就落在了李善长身上。因此,朱元璋竭尽全力,毫不犹豫地以胡维庸案牵连李善长。只有一个目的:废除中书省。

一旦中书省被废除,丞相的职位就不存在了。

从理论上讲,普通官员退休回家后不会再威胁皇权。但李善长是不同的。他以战略著称。他的官员回家时被认为是一个模糊的计划。即使他从法庭上消失了,他的影响也一目了然。

因此,李善长只有不得善终而死的结局。

在《明史》中,在描述朱元璋与李善长关系的演变时,用了一些句子:“帝始稍厌之”、“帝衔之”、“帝怒”...

可见,在很早的时候,当李善长表面还很漂亮的时候,朱元璋的杀机已经开始了。

朱元璋并没有急于杀死李善长,只是出于人之常情。毕竟,李善长也与他同甘共苦,做出了各种贡献和努力。

再加上许多实际考虑,轻易杀死开国第一文臣和第一宰相,难免不能保证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img]285312[/img]

朱元璋真的下定决心杀了他,直到李善长76岁。

小结

所以,归根结底,朱元璋杀李善长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集权,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善长与其说是谋逆被杀,不如说是他影响了皇权的专制。

朱元璋出身微末,特别看重皇权,疑心自然会更重。他这样做是为了向人们表明,触及皇权的后果极其严重。

参考资料:《明史李善长传》、《论韩国公冤事件》


李善年事已高,无兵权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李善年事已高,无兵权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失去江山的人是谁?
  • 说到方孝茹,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他为建文帝的失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为一个资深儒家...

  • 揭开朱元璋的吃口 小时候挨家挨户讨豆腐吃
  • 朱元璋和“珍珠玉白玉汤”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有点不同的是,在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的单口版中,他在去世的路...

  • 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微末开始 亲手给死贪婪的女婿!
  • 一、疾恶如仇,执法如山 朱元璋是一个有爱有恨的人。从他惩治腐败官员的法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腐败官员的怨恨:一旦...

  • 朱元璋想把朱迪当皇储吗?事实上,它在历史书上是手脚的
  • 朱标死后,在大臣们的劝说下,悲痛欲绝的朱元璋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据明成祖朱迪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