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看见商纣王用一双象牙筷子吃饭,忧心忡忡地说:“对于任何能影响国运的小事,我们都要看到微知,防患于未然。既然王用象牙筷子吃饭,说明他有追求享受的心思。在这种情况下,他将不可避免地放弃陶杯,用犀角杯或玉杯喝酒。然而,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既然他们用象牙筷子和犀玉杯,他们就不会再穿粗布短衣坐在小屋里吃饭了。接下来,国王一定会建造一座大宫殿,坐在高高的亭子里享受美酒和美食。”
[img]284797[/img]
吉子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事实上,国王有一些超越普通人的享受是可以理解的,但让我深感担忧的是,国王会失控,最终走上奢侈和暴力的道路。当时,这个国家可能会感到沮丧。”
比干和微子认为吉子的担忧是不合理的。因此,三人联合向纣王提出建议,并劝说他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克制和克制。然而,纣王是一位“智慧足以拒绝建议,言语足以装饰错误”的主人。他仍然走自己的路,对三位圣人的建议,或虚与委蛇,或巧言争辩。总之,他抱着“虚心接受,拒绝改正”的态度。
果不其然,几年后,不断扩张的周王开始建造酒池肉林,每天在里面放酒狂欢,把朝政大事抛到九霄云外。不仅如此,为了展现威严,压制臣下,周王还设立了炮牌酷刑,残忍地惩罚了不喜欢的臣民,让世界敢怒却不敢说话。他站起来直言不讳地告诉周王,而不是看到周王变得越来越无法无天。结果,他激怒了周王,最终被挖出心来死了。
[img]284798[/img]
孔子称赞箕子、微子和比干是殷商的“三仁”。
殷商三仁是谁?殷商三仁的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