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张柬之的故事吗?接下来给你解释一下!
在神龙的第一年,在张柬之等人的支持下,皇太子李贤成功复位,李唐复辟。张柬之作为英雄被封为南阳郡王,那么张柬之人生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呢?不幸的是,张柬之在神龙政变一年后愤怒地死去。
李显复位后,对张柬之等五人给予封王。这个封王的待遇很高。自西汉白马联盟以来,很少出现异姓封王的情况。大多数封王者都是掌握实权、自封的权臣,历史上曹操被封为魏王,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封王完全是篡位的前兆。一方面,张柬之确实有重建李唐的功绩,封君王对他赞不绝口。另一方面,李显也以封王为考验,看看这些功臣是否真的支持了大唐的新生。历史对神龙政变的描述并不详细。此外,《旧唐书》中还有一些散轶,很难理解历史事件前后的真实面目。在个人分析中,张柬等人支持李显提前恢复大唐,以避免两项专权,影响权力交接。在这个过程中,张柬之无疑是功臣,但也确立了权臣的地位。作为一名政治老手,张柬之不禁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幸的是,他被重建李唐的工作冲昏了头脑。封王只是权宜之计,以后肯定会被清算。
武则天和李显是母子,注定优柔寡断的李显很难杀死武家。武则天退位受到的伤害最大的是武则天,从皇室变成了一个可能掉头的家庭。回顾那一年,西汉周波、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定诸吕。除了吕家,功臣派也不会有稳定的日子。功臣派虽然后来被贬了,但结局还是很好的,属于好结局。张柬之没有意识到诸武的危害,他把平定诸武作为李显应该做的任务,认为李显会很好地处理诸武,尤其是武三思。但在李显册封张柬之等五人为君王的同时,也意识到功臣派的威胁,想拉拢武三思来制衡功臣派。武三思利用这一点与权力欲望强烈的魏后勾结,罢了张柬之等人宰相的地位。这时,张柬如梦醒,请求回到家乡襄阳。李显同意了,让他做刺史,但武三思还是不打算放过张柬之,张柬之最终被贬在龙州,82岁生气而死。
[img]281050[/img]
回顾张柬之神龙政变后的经历,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从英雄到被下放回家,再到被贬,直到愤怒地死去。可以用一场老年悲剧来形容,也说明这场政变并不彻底。他只删除了武则天周围的两个,迫使武则天退位。真正的危险人物武三思还在。有功的李显可能并不真正感谢张柬之等人,李显的继承人位置是武则天自己确立的,基本不会改变。武则天病重,李显很快就会平稳到位。只是神龙政变让李显提前复位,但也让李显背负着不孝的名声。武三思等武氏家族成员失去了武则天的靠山,优越地位不断消失。而张柬等人则收获封王待遇。不得不说,张柬等人是最大的获利者。既然你想盈利,你就会看到风险。政变就是火中取栗。张柬之过于乐观,敢于接受封王,也没有采取措施消除武三思,最终埋下了祸根。
神龙政变时,张柬之已经八十多岁了,武则天也八十多岁了。面对病床上风烛残年的武则天,曾经提拔过自己的人,张柬之等人刀兵相遇,这是怎样的决定。几个月后,武则天去世,后来一代名相姚崇哭了,张柬之曾想过武家会反击。而且张柬之的结局还算不错,很多一起参与政变的人都被武三思指示的酷臣周利贞残酷杀害。
[img]281051[/img]
英雄如何看待立功,平衡与皇帝的权力关系是封建时代的一个话题。张柬之去世几十年后,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郭子仪也重建了李唐,并被称为国王(汾阳国王)。他比张柬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但他可以有一个好的结局。谨慎、忠诚和非专权使他有一个好的结局。名利总是过去的。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80岁的张柬之发动了神龙政变,最终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