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改革对后人的影响,
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冯太后主持改革地方基层组织宗主督制度,实行“三长制”。
北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方基层组织,不仅方便了阴附户口的检查,而且确定了课堂征税的统一标准,防止那些试图逃避服役者利用漏洞,削弱了地方强大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国家实力,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冯太后采取的这些重大改革措施,促进了北魏从鲜卑落后生产模式向汉族先进封建生产模式的过渡,即封建化。@ 为了使鲜卑人民逐渐适应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冯太后大兴教育,尊重儒家法律,禁止占卜和预言,开始了鲜卑人民的汉化过程。这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实施大规模汉化措施奠定了基础,消除了障碍。
[img]276747[/img]
当年10月,冯太后被安葬在他生前选定的墓地方山永固陵(今山西大同北),没有与文成帝合葬。为了表达孝顺,孝文帝在永固陵东北约一里处为自己建了一座生日宫。他准备死后埋葬在这里。他将永远陪伴他成长的祖母太后,以安慰她的孤独。后来,由于孝文帝迁都洛阳,全面实施汉化——这使得“太和重组”再次演唱,洛阳以西的北芒阪被用作皇家陵墓。后来,方山虚宫被称为“万年堂”。尽管如此,改革大业后继有人,并能在未来的岁月里发扬光大,已经足以让冯氏闭上眼睛。
[img]276748[/img]
影响深远的北魏太和改革是北魏政府群体智慧的结果。无论是冯太后还是孝文帝,都是贪天之功,不现实。只能说,冯太后加入北魏管理多年,以个人智慧实现了北魏两代人的顺利交接。可以说,冯太后在改革初期实施了北魏太和。
冯太后改革了哪些制度?冯太后改革对后人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