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共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可惜最后都失败了。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武将,其中汉中太守魏延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诸葛亮对魏延颇有微词,当时魏延第一次想归降蜀汉时,诸葛亮竟然以其长有反骨为借口,想杀了他。据说诸葛亮杀魏延,长反骨只是借口,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img]268581[/img]
@ 先介绍魏延脑后反骨说法的由来。
魏延最早的出场是《演义》中的第41次,刘备被曹操打败,被襄阳城打败。当时襄阳拒绝让刘备进城,魏延打开城门迎接刘备。虽然刘备最终没有入城,但由此可见魏延对刘备颇有好感。后来演义中,刘备率军攻打长沙。魏延对韩玄对黄忠的所作所为不满,选择背叛当时的君主韩玄,投奔刘备。
[img]268582[/img]
根据《三国演义》原文描述:
黄忠拦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人出城,投拜云长。
但当时,魏燕刚回来,就被诸葛亮绑住了。他说魏燕脑后有一根骨头,想杀了他。最后,在刘备的劝阻下,他放弃了。即便如此,魏燕仍然对此非常忠诚。他参加了汉中战争和北伐战争,一箭射中了曹操的额头。可以说,他努力工作。至于后来的叛乱,稍后再进行分析。仅从这一段来看,魏燕就可以说是一位能力出众的将军。他真是世界虎将。
[img]268583[/img]
其次,我们来谈谈诸葛亮为什么说魏延脑后有反骨。
魏延是《演义》中最早的荆州下属,但刘备经过襄阳城时说了出来刘皇叔迅速领兵入城,杀卖国贼!诸葛亮自然不喜欢魏延。后来刘备攻打长沙,魏延杀了主君韩玄归降,这让诸葛亮更加不喜欢他。
毕竟,在古代,魏延的行为可以说是不忠的。诸葛亮看魏延时戴着有色眼镜。然而,他的目的无非是去刘备那里。可以说,魏延忠于仁德的刘皇叔,而不是蜀汉。在这方面,他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忠于蜀汉,而不是刘备。
[img]268584[/img]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蜀汉集团的一支重要势力,荆州氏族。当时,魏燕在襄阳城外,开城请刘备攻杀卖国贼。他杀了荆州氏族。可以说,荆州氏族用一句话来形容魏燕,诸葛亮想杀魏燕,有安抚荆州氏族的想法。
除此之外,其实诸葛亮和刘备也唱了一首好双簧。毕竟当时魏延说实话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是他太骄傲了。可以说他对主人没有敬畏之心,背叛了几个主人。诸葛亮的举动也有敲打魏延的意思,刘备保护魏延让魏延忠于他。
[img]268585[/img]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魏延最终在演义中反叛。
可以说,北伐后期,魏延已经成为蜀汉真正意义上的军事二把手,但其地位却高于姜维。但诸葛亮可以说非常不喜欢魏延。诸葛亮属于军事稳定派,提倡一步一步扩张,以实现统一世界的目标。但魏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激进派,从他献出子午谷奇谋希望直接进入长安来看,用兵是非常危险的。这违背了诸葛亮的期望,难怪姜维在后期成为诸葛亮的心腹。
此外,魏燕太骄傲了,有点像蜀汉的关羽。你知道,当关羽失去荆州时,他的糜芳和其他人背叛了他。刘峰和其他人没有出兵帮忙。诸葛亮也在墙上观看,最终失去了麦城。虽然魏燕在军队中很有威望,但他的性格冒犯了太多的人,很多人早就对他发表了评论。
而魏延的反叛,可以说是诸葛亮安排的一出大戏。
[img]268586[/img]
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魏延无人能管。因此,一方面,他在临死前让魏延的死敌统兵,同时安排心腹马岱接近魏延。魏延得知死对头指挥官兵马的消息后,内心愤怒,果然起兵讨伐。这时,根据诸葛亮留下的计划,他激怒了魏延。最后,魏延被马岱杀死。从这个角度来看,魏延的反叛完全是诸葛亮算计的结果,其目的是维护蜀汉军事政策的稳定。而所谓的反骨只是托词,做不到。
诸葛亮杀魏延是因为他有反骨之心 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