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熟悉吴质吗?接下来,我将为您带来相关文章
曹操先封魏公,再封魏王。事实上,取代汉朝的野心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一直摇摆不定:如果长子曹昂没有死在万城之战中,他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儿子。曹昂死后,曹操非常重视聪明的曹冲。《三国志》提到:“太祖的数量告诉了大臣们,并希望传递后意。”不幸的是,曹冲在208年去世了。
曹昂和曹冲之后,世子之争主要在曹丕和曹植之间展开。原本胜算不如曹植的曹丕能够反击上位,这与司马懿、陈群、吴质和朱戬的襄助有很大关系。因此,这四个人被称为曹丕王子的四个朋友。
在这四个人中,司马懿和陈群并不是对曹丕最有贡献的人,而是历史上不如他们出名的吴质。你为什么这么说?吴质计划的两件事对巩固曹丕的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img]266048[/img]
第一件事是曹操出征。临行前,曹植称赞曹操获得第一名。在曹丕的拙见下,吴质给出了曹丕哭泣和不情愿送曹操的建议。这让曹操认为曹植华而不实,不如曹丕诚实孝顺。可以说,曹丕在这一轮击败曹植,完全归功于吴质的谋划。
第二件事是世子之争的关键时刻。曹丕曾秘密将在其他地方担任官员的吴质“以车载垃圾”送往政府讨论对策。曹植心腹谋士杨秀得知此举,并秘密起诉曹操。曹丕惊讶地提出了吴质的建议。第二天,他仍然“以车载垃圾”,但里面装满了丝绸。果然,杨秀又告密了。结果,曹操在搜查下看到丝绸没有看到吴质,所以他认为杨秀的举动包含了麻烦。
空虚才华横溢的杨修被老谋深算的吴质之手打败,不仅为自己以后的被杀埋下了祸根,也为曹丕在世子之争中的胜利增添了一份砝码。
正吴质在曹丕夺权之争中的出色表现,曹丕登基后加剧了对吴质的使用:“官至振威将军,都督河北军事,假期封侯。”陈群和司马懿的权力不如他(司马懿除了留在曹丕生前的徐都,没有掌握多少兵权,夏侯尚和曹丕死后才真正掌权)。
按理说,吴质地位高,权重高,深受曹丕信任。他死后的头衔应该有一个相当好的美丽的头衔。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吴质在230年去世后被追逐为丑侯。根据《死后法》的解释:“父亲的威望是丑陋的”,这绝对是一个邪恶的死后。吴质也是曹丕王子的四位朋友之一,与陈群司马懿同名,为什么他死后如此凄凉,获得了一个邪恶的死后头衔?你也不看他做了什么!吴质的肆意行为,朝中重臣几乎都被他冒犯了。
[img]266049[/img]
在一次宴会上,吴质看到曹真和朱硕一个胖一个瘦,甚至让优秀的演员用他们的长相取笑他们,这让曹真和朱硕愤怒地拔刀,差点打架。
曹真是谁?曹魏宗室的第二代领军人物,当时是上军将军,地位仅低于曹休;朱健也是王储的四个朋友之一。中国领导人负责禁军。他怎么能容忍吴质的侮辱和嘲笑呢?吴质一下子冒犯了两位重要的大臣。
吴质得罪的第三个人是陈群。陈群也是王子的四个朋友之一。他也是曹丕指定的四位孤儿大臣之一。然而,吴质并不重视陈群。魏明帝曹睿继位后,吴质对曹睿说:“司马懿,一个忠于智慧的将军,一个国家的大臣。陈群从容之士,非国相之才,处重任而不亲事。“在捧高司马懿的同时,他狠狠地踩了陈群一脚。关键是曹睿还采纳了吴质的话:“有一条法令来监督责任小组。”
吴质得罪的第四个人是崔林。崔林来自清河崔氏。他是崔的弟弟。吴质督促河北军队时,崔林是幽州刺史,正好属于吴质的管辖范围。吴质管辖的州长对吴质表示尊重,但崔林不予理睬,引起了吴质的不满。崔林说:“他仍然是一个老板,左迁河间太守。”从一个州的刺史到一个县的太守。
吴质得罪的第五个人是董昭
吴质在家乡名声不好。曹丕登基后,吴质发了财,想以极端的方式回到家乡找个地方。董昭和吴质都是兖州济阴人。面对新贵吴质,也深受曹操和曹丕重用的董昭只能忍让。
[img]266050[/img]
曹真、朱硕、陈群、崔林、董昭都是曹魏的重臣。为什么吴质会一次又一次地羞辱和缓慢他们?这可能与吴质的背景有关:吴质来自兖州济阴的寒冷家庭,董昭、崔林、陈群等人都来自当地家庭,曹真是宗族贵族;在吴质看来,他的能力是他自己的努力,困难和痛苦可能只有他知道,这可能是他不喜欢更容易成功的陈群、曹真和其他人。
自曹丕时期以来,陈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正式成为朝廷追求的选官制度,出身寒族的人很少有机会成为官员;吴质的所作所为不仅冒犯了太多的朝中重臣,更重要的是,他对世家大族和门阀政治的蔑视和挑战激怒了既得利益者,否则很难理解吴质的功劳。不管怎样,他都不会得到像丑侯这样的死亡!
吴质的儿子吴应一直为父亲的不公正而死。她一再上书抗辩,终于在20多年后改为魏侯。可能有司马氏因素。毕竟,吴质一开始就对司马懿给予了极大的赞扬。
吴质是谁?曹丕王子四友之一,功劳大于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