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知道江山来之不易,身居相位,自然要尽力帮助唐太宗。贞观初年,一些大臣建议唐太宗趁机兴兵攻取,看到突厥衰落。当唐太宗征求朝臣意见时,长孙无忌强烈反对,说:“突厥已经衰落,不会骚扰边塞。假如我们深入他们的境内,既违背了和盟,又未必能取胜。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以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img]262918[/img]
古人做弩贞观17年(公元643年),原王子承乾谋反被废。唐太宗犹豫不决,重立王子。长孙无忌主立晋王李治为王子。他说:“晋王仁孝,将来是守成之主,为政能爱民,稳定社会。”太宗决定立晋王为王子。
贞观时期,长孙无忌执政20多年,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长孙无忌在唐朝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治国治民的能力。官居相位也是很自然的事。但长孙无忌却担心别人会说他是靠裙带关系上去的,心里常常为此感到不安,并多次力辞相职。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正月,刚居相位半年的长孙无忌主动辞去相职。在他的固辞下,唐太宗被迫同意。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唐太宗要封他为司徒,知门下尚书省事,他又力辞不受。他演奏唐太宗说:“作为一名外戚,我位于三公。恐怕人们会说皇帝会照顾皇后的家人。这一次,唐太宗不允许他辞职,并对其他大臣说:“我当官以才为标准。正是因为长孙无忌的才华,我才委托他担任相职。贞观二十年(公元六四六年),唐太宗要授予他太子太师的职务,再次被他拒绝。
长孙无极多次辞去相职。当然,他可以谦虚自律,这与他姐姐长孙皇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贤后。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她多次劝哥不要当宰相。她还经常提醒唐太宗注意吸取历代外戚专权混乱的教训,并要求他不要委任他母亲家庭的人。
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病不起。临终前,他告诉长孙无忌和楚遂良帮助王子。高宗即位后,长孙无忌作为辅政,尽力帮助这位新皇帝。除政事外,长孙无忌还主持修订了《唐律疏议》30卷,系统地解读了《唐律》的各项规定。这本法典不仅在完善唐朝法律法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法典。
长孙无忌为唐朝做出了什么贡献?全心全意协助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