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薄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
薄昭会死,是刘恒纵容的结果,也是自己死的结果。
文帝之母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前196年,刘恒去代地就国时,薄昭随其入代地。
对文帝来说,薄昭最大的功绩无疑是从龙的功绩。
180年前,诸吕之乱爆发。吕雉支持的汉少帝刘红被忠于汉朝的大臣们抛弃了。周波、陈平等人想远离世代,被称为贤惠的刘恒为皇帝。被推荐为皇帝对刘恒来说是件好事,但北京大师的情况并不清楚。刘恒不确定周波、陈平等人是否真的忠于汉朝。
[img]261159[/img]
@ 此时的刘恒虽然觊觎王位,却不敢冒着去京师登基为帝,是怕此时去京城登基,会沦为傀儡,甚至浪费生命。
虽然刘恒现在不敢直接去首都登基,但刘恒仍然觊觎王位。他不想直接放弃。因此,他让他的叔叔薄昭去首都找出情况。如果周波、陈平等人真的支持他们,他们就会出发去北京。相反,如果他们有一点犹豫,他们就永远不会进入首都。
就这样,负责任的薄昭冒着生命威胁去了首都,为刘恒找出了情况。薄昭进入首都后,他迅速前往周勃的住所,询问周勃的原因,并找出了他的真实意图。后来,通过沟通,薄昭得知周勃、陈平等人真的把刘恒当作皇帝,所以薄昭回到了世代,对刘恒说:“没问题,不要怀疑。”这时,刘恒放心地去了长安当皇帝。
刘恒即位后,薄昭因有从龙之功,被封为“侯”。
一跃之间,薄昭成了世界上最显赫的皇室亲戚,侄子是今天的圣人,妹妹是今天的太后,恐怕世界上没有比他更高贵的外戚了!
在如此显赫的身份下,薄昭开始逐渐迷失自我。
薄昭自己的控制能力很弱,和他在一起几十年的刘恒应该知道这一点。此时,对于薄昭来说,为了避免被权力迷住,文帝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用恩泽支持他,而不是把权力交给他,然后派贤者帮助他”,但文帝没有这样做。他不仅没有限制薄昭,而且给了他权力,忽视了他的胡作非为。
[img]261160[/img]
最后,正是文帝的纵容,薄昭开始变得越来越傲慢霸道,胡作非为,然后浪费了生命。
170年前,为了加强西汉时期,汉文帝开始实施新政策。例如,禁止列侯擅自征收捐赠税,严厉要求人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了使新政顺利实施,他派监察官到各地巡逻。此时,监察官钟宇被派往太原。太原是薄昭的封地,虽然薄昭没有在太原(在京师担任车骑将军),但他的侄子薄贵却在太原。薄贵这个人,依靠薄昭和薄姬的权力,在太原是为非作恶,做了很多坏事,让人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大臣钟玉是一位嫉恶如仇的直臣。他看到太原人民被薄贵弄得如此悲惨,自然很生气。在愤怒中,他命令以薄贵鱼肉人民贪赃枉法为由处死他。
想象一下,薄家的血已经稀薄了。这时,他的侄子又被杀了。薄昭怎么能放过钟瑜呢?因此,为了报复,薄昭率兵将钟瑜带回北京,私下抓住他的家。
起初,薄昭并不想杀钟玉,只是逼着钟玉向皇帝认罪,然后为薄贵披麻戴孝!但披麻戴孝是儿子为老子做的事,钟玉怎么能答应这样的屈辱条件呢?此外,在钟瑜看来,薄贵本该死,为这样一个该死的人披麻戴孝,对他来说更是不可能。@ 钟玉断然拒绝了薄昭的要求,并在拒绝时羞辱了薄昭。想象一下,薄昭本来是因为薄贵的死,对钟玉很生气,此时钟玉还是那么无视他,这怎么能忍受呢?
于是,薄昭恼羞成怒,拿起来砍了钟瑜。太好了。薄昭捅了一个大黄蜂窝!钟瑜在朝鲜很有名,大臣们都很佩服他的正直。所以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自然很生气。因此,他们纷纷向文帝请演,要求以身作则。
[img]261161[/img]
然而,薄昭毕竟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也是文帝唯一的叔叔。在薄太后的保护下,文帝一开始并不想杀他,而是想救他的命。然而,就在这时,钟宇妻子自杀的消息突然传来。随着这个消息的传来,大臣们彻底炸了窝。他们强烈要求文帝处死薄昭,否则很难容忍。此时,丞相张苍更是披麻戴孝,怀抱钟玉幼子上殿申冤,老将周兴也以辞官抗争,最后文帝终于下定决心处死薄昭。
之后,薄昭奉旨进宫,见汉文帝为他设了灵位,并正在祭拜,薄昭自知已无活命的可能,无奈引咎自杀。
只能说,薄昭的死是罪魁祸首,也是文帝之前的刻意纵容。如果不是文帝之前的纵容,薄昭以后就不会肆无忌惮了。如果不是薄昭的肆无忌惮,他永远不会越过朝廷,直接砍死朝廷的命官。如果不是钟宇的死,即使薄昭犯了一千个错误,他也永远不会死。我不得不说,这一切都是生命。
薄昭是怎么死的?他和汉武帝刘恒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