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当政之初,就用母亲教给他的黄老之术治理天下,与人民休息,造福人民。登基后,他连发两条诏书,表示要做亲民皇帝,大力发展经济。当时,管理民政的中央机关发布通知: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以到当地政府领取米饭、肉、葡萄酒等;9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个人加丝绸、棉絮等。通知还要求县丞或县尉亲自送达90岁以上老人的慰问品。
文帝提倡节俭,并要求官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扰民。在他继位的第二年,他指示审计部门清点长安的公共马匹,并将多余的动物力量分配到驿站。他自己练习,严格节约,宫殿是旧的,不再装饰;花园很小,不再扩建。当时,宴会之旅的地方还不够,需要再建一个露台,但当他看到预算时,他需要使用“黄金”,皱起眉头说:“这等于十个中等家庭的财产,太奢侈了,没有建造。”
文帝很孝顺。他母亲病了三年。他经常眼不交睫,衣服也不懂;他必须亲自品尝母亲服用的汤药,然后才能安全地让母亲服用。在汉代皇帝中,他是最勤奋、最节俭的,他要求皇后蚕桑;他最喜欢的妃子,连衣裙都没有刺绣。至于他自己,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这种艰苦而简单的风格影响了许多官员,他们基本上可以勤奋和节俭,这有利于当时经济的恢复,特别是农业的发展。
文帝非常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世界的基础。为了说服农业,他在春天亲自帮助犁耕地作为榜样。他还采纳了古典的建议,允许世界各地的人们用食物换取头衔,或者用食物赎罪,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兵役。公元前167年,即文帝13年,免征了农民的税收,赢得了所有人的赞扬。
[img]115539[/img]
当时南方有一个南越郡,统治者是赵佗,原来是秦始皇派的官员。西汉初期,刘邦没有降服赵佗,就采取了缓兵之计,封他为南越王,让他治理南越各部。吕后当政的时候,既不能收复南越,又想制裁南越,就下令不要把铁器输出那里。卖给他们的马、牛、羊都是公的,没有母亲,想让南越的生产资料“绝后”。赵佗见吕后这样行事,干脆宣布独立,自称南武帝,并派兵攻打长沙县。吕后多次派兵镇压,被赵佗打败。文帝执政时,他写信给“老赵”,说要和平解决南越问题。他命人跑到赵佗的家乡河北,修好了“老赵”家的祖坟,这让“老赵”大为感动。然后文帝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要赵佗取消了皇帝的头衔,他就会恢复南越王的头衔,并仍然要求他负责当地的政府事务。
这样,当文帝派使者带着诏书和礼物来到南越时,赵佗非常配合地属于汉朝。你看,汉文帝就是这样。他用从母亲那里学到的“善良”、从老子那里学到的“无可争辩”、一封委婉而真诚的措辞信解决了大问题,避免了战争。对于北方的匈奴来说,他采取的方法也是“无可争辩的”,即“和谐”,将汉代公主嫁给匈奴国王,将大陆人口迁移到边疆,发展当地经济,确保边疆的军事供应。在古代,有许多肉刑,如割鼻、割脚、破坏生殖器等。即使是坐法也是最不公平的,一个人犯罪,他的家庭成员一起受到惩罚,或者被处死,或者成为奴隶。文帝天性善良,他认为连坐法不合理,应该废除。
然而,大臣陈平和周波不同意,说:即使是坐法也是平民相互制约、杜绝犯罪的最佳法律。历代如何废除?但文帝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陈平、周勃不得不执行,将连坐法废除。文帝还说:“肉刑太残忍了,改为鞭刑和杖刑。于是就改了。然而,执行鞭刑和杖刑的人往往开始太重,经常杀人。文帝知道后说:一次打300次甚至500次,量刑太重,打三五十次就行了,不要打死人。
文帝当政期间,以他的仁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他的接班人景帝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自己也成为了一代名君,名垂青史。
汉朝皇帝刘恒:汉朝历史上最孝顺、最节俭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