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如何打败拐子马的,然后带你去追求最真实的历史人物,去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的一生与抗金斗争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绍兴十年(1140年)(今河南郎城)大战中,金武术(宗碧)的主要骑兵“拐子马”被击败,他的一生事业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拐子马是什么样的部队?
据岳飞孙岳可编写的《鄂王行实编年》记载,当时大战战况时,称:
[img]259628[/img]
“拐子马”又称铁浮屠,金人重铠,贯穿韦索(皮绳)三人相连。一马辛辣,两马都行不通,坐而符死。”
岳飞在战斗中发现这支军队的弱点后,命令步兵用麻扎刀入战。不要抬头看。第一个破马脚和拐子马相连,这使得一匹马仆人和两匹马无法行动,并逐一打破金兵。
从那时起,“拐子马”的形象首次被岳克解释和塑造,然后被官方历史学家所追随,最终成为一个传统的结论。800年,由于官方历史书反复记载和叙述,这一“结论”在小说《岳飞传》中被详细描述,甚至在《水浒传》中也被描述为金枪打破了徐宁的连环拐子马队。因此,它被广泛传播。
长期以来,许多人对上述“结论”持不同的看法。
早在北宋仁宗年间,曾公亮等人就编撰了《武经总要》:
“东西拐子马”阵也是大阵的左右翼。本朝西,北行营,拐子阵并选精骑。”
[img]259629[/img]
南宋人描述了140年6月顺昌战役(郎城战前几个月)时说:
“金人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都是女真充之。”
还记述:
“武术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又称铁塔兵。三人为伍……”
可以看出,“拐子马”中的“马”指的是骑兵;“拐子”指的是左右网角或左右翼,即骑兵的位置,与士兵和马本身无关。
清朝乾隆帝在《御批通鉴》中明确提出了疑问:
[img]259630[/img]
“北方人使马,但主要是方便控制。如果三匹马接触,马力参差不齐,势必是之前的小却;而三个人相连,或者勇敢不均匀,勇敢又厌倦了胆怯,...说到武术战斗,你必须知道如何进步,如果你必须撤退,你会撤退。你愿意束缚你的马吗?被别人控制?”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拐子马”是宋代制定的一种阵式,即“拐子马”,其中“拐子马”是指布置在拐子阵左右两翼的骑兵部队。“铁浮屠”是指金武术的侍卫,因为他们穿着金色的盔甲,像塔一样威严。这种解释不是更合理、更实用吗?
什么是拐子马?岳飞是如何打败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