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在古代被称为越州。公元1131年,宋高宗赵构来到越州,心情很好。他认为大宋江山有收复的可能,所以改年号是绍兴,所以越州也改名为“绍兴”。绍兴年号共32年。在这32年里,两位著名的南宋将军死于冤屈,其中包括雄心勃勃的岳飞。
绍兴年间还有一位名将惨死。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然而,有三个人应该认识吴杰、吴林和张军(这不是“中兴四将”中的张军,不要混淆)。吴杰和吴林的兄弟是他的得力将军。吴杰甚至煽动张军将这位名将下狱,这直接导致了他的惨死。
这个人叫曲端,是南宋初驻扎在西北的将军之一。他威慑了西北几年,但最终被吴杰、王舒和张军陷害。他被冤死了!
历史书对曲端的悲惨死亡没有太多解释。综上所述,有八个字——心胸狭窄、任性和自负。那么,这位威慑西北的南宋名将是什么样的“心胸狭窄、任性和自负”,以及他是如何被下属和老板陷害的,最终被冤枉和悲惨死亡的呢?
[img]257984[/img]
这也从他的家庭背景开始。曲端出生于北宋末年。他的父亲曾担任北宋左班殿直。曲端三岁时,他的父亲在一场大战中死亡,曲端被三班借用。
虽然三班借职是北宋军中最低的职级,但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这也是北宋将军子弟的“标准”,也是“中兴四将”。比如出身将军的刘光世,出生时就有“三班借”的职级,而出身贫寒的张军、岳飞在军队里挣扎了一两年甚至几年才被授予这个职级。
公元1126年,也就是北宋靖康耻辱发生前夕,西夏军队利用北宋西北禁军(西军)主力东进勤王的机会,派兵进攻泾原路。北宋朝廷命令李杰主持防御,李杰动员留守的西北禁军抵御西夏,曲端就在其中。在这场战争中,曲端大放异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来,他成为了抗击西夏前线的指挥官,这让西夏军队哭泣。
第二年12月,金国将军带领军队进入关中。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占领了重镇长安和凤翔府。在曲端,他们整顿军队,积极准备战争,聚集逃亡人员,为他们提供庇护。公元1128年2月,金军进入曲端的泾原路。曲端亲自带领军队击败金军,为义军收复长安和凤翔府创造了条件。
没有人是完美的,曲端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但他有致命的性格缺陷,即“任性、心胸狭窄、蔑视上级、不服从动员”,也就是说,这些致命的性格缺陷,直接导致了他生活的悲剧。
[img]257985[/img]
同年6月,宋高宗赵构在曲端击败金军时,任命王舒为龙图阁服务,控制陕西所有士兵和马匹,即陕西最高军政长官。曲端还应听其调度。然而,“名声在外”的曲端并不相信王舒,也不愿意接受“空降”的老板王舒的调度。
金军听说陕西宋军将军不和,趁机大规模攻击陕西。王庶硬着头皮带领其他士兵和马匹战斗,并多次写信要求曲端出兵。曲端以各种理由逃避,拒绝出兵。在陕西各路兵马中战斗力最强的曲端部支援下,王庶屡战屡败。不久,金军集中精力攻击重镇延安。王舒苦苦支持,多次向曲端求助。然而,曲端驻扎在淳化地区(现咸阳淳化县),却对指挥官王舒的官方文件视而不见,隔岸观火,导致延安坠落。
不久,宋高宗派出名臣张军担任川陕宣抚使,接过王妃的指挥权,全权指挥陕西兵马。公元1129年初,10万金军进攻南宋将军李彦仙驻扎的陕州城,却遭到李彦仙部的痛击。两军交战一年后,李彦仙部寡不敌众,开始不支,于是派人向张军求助。张军命令曲端救李彦仙,但曲端嫉妒李彦仙的军事功绩,拒绝出兵。无奈之下,张钧不得不调动为数不多的宋军,亲自带领军队进行救援,但道路被毁,无法到达陕州。不久,陕州城破,李彦仙扎起身重伤,与金军展开巷战,最终战死战场,从此,张钧与曲端梁子结下。
李彦仙战死后,金军一步一步地向陕西宋军施压。为了打开这种局面,曲端派出部带领吴杰进攻金军,并承诺随时提供支持。然而,就在吴杰率部与金军苦战的时候,曲端为了保持实力而拒绝出兵,导致吴杰惨败。战后,曲端充分发挥了“扔锅”的作用,苦战的吴杰没有得到奖励,而是被曲端指控“拒绝接受调度”,从此,吴杰和曲端势同水火。
[img]257986[/img]
同年,为了占领陕西全境,金军准备从富平进军,摧毁陕西宋军的有生力量。出于对敌我力量的分析,曲端提出放弃马平川的富平,退守山区,滞留金军骑兵,坚持抵抗。然而,张军认为这是他消极避免战争的另一个借口,因此,他调动了陕西宋军的所有主力,包括曲端,在富平与金军的决战中,富平之战惨败。
战败时,大部分陕西军将被贬官,曲端被夺去兵权,罢免官职。不久,为了稳定陕西军心,张军准备重新启用德高望重的名将曲端。然而,此时,吴杰和王舒一个接一个地向张军建议,如果曲端官员恢复了职务,恐怕他们会鄙视四川和陕西的宣抚使张军,这使得控制他的泾原军更加困难。
张军想起之前曲端的所作所为,后背发冷,于是让王舒借曲端写的诗,诬陷他妄议政治(典型的文字狱)。张军趁机将曲端下狱,并派出与曲端有旧怨的康随对其进行审讯。在审讯过程中,康随将曲端折磨致死...
曲端是谁?南宋名将威慑西北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