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0年,东吴的创始人孙权突然下令废除三子孙和的王位,并将四子孙霸送死。
[img]257950[/img]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吴两宫之争”的结局。
所谓两宫之争,是指孙权晚年立三子孙,为王子。然而,他的四个儿子孙霸也盯着王子的位置。于是,孙河和孙霸开始了一场关于王储位置的战斗。然而,令所有人惊讶的是,两人都成为了这场王位之争的失败者。一个被废弃,另一个被杀。
那么,为什么一代东吴大帝孙权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杀死自己的儿子呢?为什么双方都失败了这场储位之争?
事实上,孙权会这样做,这完全是被迫的。
[img]257951[/img]
孙河和孙霸之间的储位纠纷背后的真正控制者实际上是孙权本人。孙权以两个儿子为代价,大大消除了以鲁迅为首的东吴传统家族对孙权的威胁。事实上,其目的是未能保护孙吴的国有产业,这完全是一种被迫和无助的行为。
孙家原本是二流宗族。与刘备不同,他至少有一个汉朝的姓氏。认真地说,他仍然是汉朝皇室的远亲,曹操仍然有天子可以强迫他。看看孙权,孙权只能依靠淮西集团和江东贵族。
淮泗集团是什么?淮泗集团实际上指的是周瑜, 鲁肃啊,吕蒙啊,
张昭、诸葛瑾、程普等外国势力家族。江东贵族是指顾鲁朱张、于魏孔谢之流。
[img]257952[/img]
在孙权上任之前,他的兄弟孙策之能够在东吴建立领土,主要是因为这些淮泗集团的支持,就像刘备的伟大事业一样。诸葛亮的功劳是不可或缺的。但淮泗集团的家原本是外地的,不是江东的。在规划国家战争形势方面,我们也有更多的远见和抱负。
然而,他们都是外国人。如果外国人想通过当地的方式在全国取得一些成就,依靠当地人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淮泗集团的这些人想通过北伐统一中原,孙权是他们最好的依靠。同时,正因为如此,孙权也非常信任他们。
如果淮泗集团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勇士,那么江东的贵族更像是被降服后不得不回归的势力。
[img]257953[/img]
这些大家庭,在当地的基础可以说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他们的力量在江东相互交织,相互勾结。他们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人们不在乎东吴能否成长,能否统一中原,但如果你想让别人损害自己的利益,为你努力工作,那是不现实的。
江东的贵族不仅为东吴军队提供兵马士兵,还提供粮草工资。他们是东吴军事实力的基础,也是东吴的钱包。东吴需要他们,但他们不依赖东吴。即使有必要,他们也可以抛弃东吴。
一个非常强大,不听我玩的力量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主人最大的威胁,对吧?孙家也担心这些人有一天会架空自己,掌握江东的权力。后来,淮西集团的精英们越来越多地去世,导致孙权不得不开始依赖这些大家庭。
[img]257954[/img]
孙权在这个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我们应该依靠江东的家庭,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提防他们。孙权利用这些大家庭想要掌握权力的心,于是开始推动两个儿子的内斗,相当于建立了两个王子,然后让这些大家庭分成两组来帮助这两个王子。这样,两派就形成了互相伤害的趋势,这就是孙权的满意算盘。
起初,孙权的长子孙登是王子,这些大家族非常信任孙登。不幸的是,孙登早逝,他的第二个儿子早逝。最后,王子的位置可以落在他的第三个儿子孙和身上。孙和也很受这些贵族的欢迎。
然而,当这些贵族非常依赖孙和时,孙权开始以孙霸为鲁王。孙和的待遇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虽然一个是王子,一个是王子,但他的权力几乎是一样的。这使得原本统一阵线的贵族们感到困惑。同时,他们也将原本团结起来的贵族分为两组,成为阵营立场不同的两组。
[img]257955[/img]
后来大家都知道,孙权先是用计划清除了太子孙和的党派,把鲁迅逼死了。其他人几乎入狱。反正没有好的结局。
这时,为了安抚这些贵族,孙权开始压制鲁王的党派,杀死了鲁王党的许多人,迫使诸葛恪杀死自己的儿子。同时,他也杀了鲁王本人。
事实上,孙权在这里的目的已经实现了。最后,孙权立孙良为王子,解除了二宫之争。据估计,孙权的两个儿子没想到。他只是父亲削弱贵族势力的垫脚石。
孙权为什么要杀儿子? 其实孙权也是被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