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名叫茹太素的官员,祖籍晋宁路泽州(今山西晋城泽州县大阳镇),曾任户部尚书。
《明史》评价他“以平允称”、“抗直不屈”,办事公平,气质诚实坦率,不易屈服于人。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茹太素考试中举人,第一次监督皇家历史。洪武六年(1373年)转任四川按察使,次年5月转任刑部侍郎,后晋升为刑部主任。
每次上奏章的时候,茹太素总是说几千个字,句子晦涩难懂,让小学文化水平的朱元璋读起来很难。老朱看到茹太素的奏章头疼,就像条件反射一样。
洪武八年(1375年)冬十二月,茹太素又呈现了一章,长达“万言”。朱元璋真的受不了了,就命中书郎王敏念给自己听。
当王敏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时,老朱勃然大怒地说:“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我很讨厌!”
——都是废话,故意用巧言乱真,格老子极其反感!余怒未消的朱元璋命人打茹太素。
原来茹太素的奏章有1700字,前面的16500字几乎都是废话。文末只有500字是重点,提出了五条建议。朱元璋生气了,还是采纳了其中四条。
朱元璋的愤怒消失后,他感慨地说:“当大臣不容易!但当皇帝不容易!这显然是一个可以用500字来解释的问题,但我们必须做很多废话来铺平道路。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不久,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命中书省限制奏章字数,重新制定了奏章的格式和标准,要求奏章简洁明了,不要说晦涩难懂的废话。
同时,将茹太素的万言奏章张贴在朝廷非常显眼的地方,御笔指示,警告所有官员,记得在奏章中胡说八道。
洪武十年(1377年),茹太素出任浙江参政,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任户部尚书。
因为太老实坦率,得罪了很多官员,经常被弹劾。
[img]256106[/img]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茹太素并不大,而且忠于朝廷,所以他没有追究茹太素。
有一天,朱元璋在偏殿设宴,和几个大臣聊天。宴会上,朱元璋给茹太素送酒时,表情非常严肃地看着他,然后唱了两首诗:“金杯和你一起喝,白刃不相饶。”
这意味着很简单:虽然格老子现在不追求你,更多的人弹劾你,你的男孩仍然想抓住尾巴,不要炫耀,整个焦虑的眼睛,我让你不能吃口袋走!如果你真的做了什么,老子的白刀进去,红刀出来,永远不要放弃!
茹太素毫不畏惧,朗声和诗:“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这意味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为国家服务,陛下脾气不好,我不在乎,愿意割伤,敢把皇帝拉下马。
听了茹太素的和诗,朱元璋不得不暗暗称赞他的勇气值得称赞,但他仍然对他鄙视皇权感到不安。
不久,茹太素被朝廷降为御史,但她诚实坦率的性格丝毫没有改变。
左都御史詹徽有过错,茹太素和十几个人一起弹劾詹徽,却遭到皇帝的惩罚。
有一段时间,茹太素和几个大臣被罚戴着脚镣上朝。
茹太素没有屈服和退缩。有一段时间,明太祖朱元璋想起了“才华横溢的人,几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任率迂儒俗吏”这句话,暗暗动了杀心。
不久,明太祖朱元璋随便找了个理由,斩首了茹太素。史书对此含糊不清,只有几个字——“坐法死后”,忠诚诚实的茹太素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明朝大臣因为一封奏折被打,背后的原因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