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钟会造反,
钟会出生于颍川士族钟氏,是青州刺史钟玉之的弟弟,是太傅钟友的小儿子。高平陵之变(249年)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权臣相继成为曹魏政权幕后执掌人。早年,钟会受到司马师的赏识,是司马氏的重要工作人员。据《世说新语》记载,钟会和司马兄弟,同名公子,年轻时很可能会有交往。换句话说,司马师和司马昭都信任钟会以前的玩伴。高平陵变化后,钟会跟随司马师征求无丘节俭。司马师去世后,钟会向司马昭提出建议,粉碎曹尚夺权的企图。
[img]255010[/img]
此外,钟会还随军平定诸葛诞叛乱,屡出奇谋,时人比张良好。参与朝廷大小事务和官员任免的司隶校尉。景元四年(263年),在魏灭蜀之战中,与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拜司徒,封县侯。成功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计划根据蜀自立,打压太尉邓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遗命的名义,为部将胡烈所害,死于乱军,四十岁。所以,问题来了,钟会深得司马昭的信任,又有灭蜀之功,为什么还要起兵造反?
[img]255011[/img]
一
@ 关于钟会谋反的原因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是钟会“心存魏室”,想帮助曹魏除掉权臣司马昭。毕竟钟会叛乱的时候,打出的旗号是奉郭太后的遗旨。然而,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显然很难自圆其说。若钟会真是曹魏忠臣,则不应帮助司马师、司马昭平定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发生在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的变化,篡夺了曹魏的权力,掌握曹魏重镇寿春的指挥官发生了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是王凌之叛(251年4月)、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和诸葛诞之叛(257年5月至258年2月)。司马氏平定了三次叛乱。诸葛诞三年(258)正月被杀。到目前为止,支持曹魏宗室的力量已基本消灭。
对钟会来说,如果他真的“想念魏室”,那么在淮南叛乱时,钟会应该站在无丘节俭和诸葛生日,而不是帮助司马懿家族消除这些忠于曹魏的力量。而且,蜀汉灭亡后,钟会才起兵造反,这显然使得人们很难将其叛乱的动机与对曹魏的忠诚联系起来。与他的父亲钟友相比,钟会对曹魏的感情自然相对较弱,也就是说,钟友受到曹操和其他君主的青睐,但钟会主要依靠司马懿家族崛起。
二
第二种说法是钟会雄心勃勃。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钟会在灭蜀后为自己的功绩感到骄傲,尤其是邓艾被捕后,他“统一了公众,震撼了西方地区”。
钟会觉得自己“功名盖世,不能复为人下,加猛将锐率全在自己手中,然后谋反”。此外,姜维还在不断挑衅,钟会这才举兵谋反。诚然,第二种说法比第一种说法更容易接受。但在笔者看来,魏灭蜀之战结束后,钟会之起兵造反,与司马昭的逼迫直接相关。换句话说,钟会有野心是正常的。对于古代历史上的名将来说,他们在取得巨大成就后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野心。此时,其他外部因素的作用,自然会影响这些名将的最终选择。
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钟会谋反在某种程度上是最后的手段,因为他聪明,善于规划,引起了司马昭周围人的不满。魏灭蜀之战前,钟会虽然受到司马昭的信任,但当时钟会几乎没有掌权,钟会也没有影响到其他武将的利益。然而,魏灭蜀之战后,钟会不仅执掌兵权,还与邓艾一起成为曹魏的三公。在地位迅速提升的基础上,钟会很难在司马昭身边建立一些敌人。
三
对这些人来说,出于嫉妒,他们不断攻击钟会,最终导致了叛乱。具体来说,司马昭的亲信贾充和杨虎对钟会表示质疑。就连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也认为,“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能大任。在我看来,司马昭和钟会虽然年轻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事关重大,司马昭自然不会感情用事,一旦钟会真的有野心,这无疑会威胁到司马昭及其家人。魏灭蜀之战前,司马昭杀了曹魏皇帝曹尚,受到了全世界士人的批评。
在这方面,司马昭的首要任务自然是摆脱杀害君主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一旦钟会真的谋反,甚至与曹魏的其他士大夫家族合作,司马昭家族可能会直接崩溃。从司马昭的角度来看,他宁愿相信自己有什么,也不愿相信自己没有什么。他需要对钟会造反作出反应。因此,公元264年蜀汉灭亡后,司马昭给钟会写了一封信,“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我自将十万屯长安”。钟会看到司马昭寄来的信后大吃一惊,明白司马昭不信任他。
四
@ 对司马昭来说,他派了自己的心腹贾充来占领汉中等地,司马昭还表示,他将带领10万军队到长安。蜀汉已经灭亡,没有必要继续派兵。很明显,司马昭的10万大军显然不是为了对付蜀汉,而是为了防备钟会。因此,现在钟会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束手就擒,等待司马昭的发落。考虑到钟会前陷害邓艾的行为,一旦事情的真相被发现,司马昭已经怀疑自己,很可能是他的生命没有得到保障,第二个选择就是起兵造反。尽管第二种选择的风险很大,但相对于束手就擒,一向聪明的钟会,显然不愿放弃挣扎的机会。
[img]255012[/img]
钟会于正月十五到成都,先把邓艾送走。16日,召开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士兵和蜀国老官,在蜀朝堂为魏明帝郭皇后发葬,并以遗命起兵废除司马昭。虽然钟会得到姜维的帮助,但钟会在曹魏士兵中缺乏威望,叛逆行动匆忙。最后,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钟会和姜维死于兵变,终年40岁。一般来说,钟会在蜀汉灭亡后起兵造反,并不是长期计划的。一方面,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钟会的野心逐渐扩大,另一方面,司马昭的防御和压力促使钟会冒险。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钟会灭蜀有功,深受信赖 为什么钟会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