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知道汉寿亭侯的事,下一步就跟着一起欣赏。
汉寿亭侯不是官职,而是虚封荣誉。关羽是五虎将领中第一个被封侯的,曹操上报朝廷,解开白马后被封为汉寿亭侯。
[img]254153[/img]
东汉侯爵很有意思,根据食禄的大小来区分。《后汉书.百官志五》记载:“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什么意思,就是按照受封人的功劳贡献封侯,功劳大的,以县为准,功劳小的,以乡、亭为准。然而,真正能封县侯的人并不多。例如,曹操的祖父曹腾和父亲曹嵩被封为费亭侯。当然,在整个东汉末年,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最著名的。
东汉侯爵与西汉最大的区别在于侯国封地较小。大的只有四个县和小的只吃一个亭子。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设名侯18级、关中侯17级、关外侯16级、五位医生侯15级。当时,受爵者无法收取租税,开启了后世虚封的先例。所以关羽封的“汉寿亭侯”其实是一个只有荣誉象征而没有实权的“虚封”,三公逐渐成为无权的顶级荣誉也是如此。
据说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向朝廷报告的。曹操和刘备一直是后期水火不容的两大敌对势力,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以献帝的名义封的,但为什么他珍惜这个头衔,总是在别人面前介绍自己说“一个是汉寿亭侯”?
建安五年(200年),被曹操追赶打败的刘备,被迫投奔河北袁绍,而关羽战败生擒,不得不投降。曹操非常重视关羽,任命他为部分将军留在军队。
当时曹操正在和袁绍争夺河北,两军粘在白马上。袁绍的将军颜良、淳于琼、郭图等都是当世猛将,曹军一时无法获胜。曹操采取了顾问荀攸东击西、轻兵掩袭白马的作战策略。他亲自带领军队进行救援。毫无准备的颜亮匆匆作战,关羽和张辽担任前锋。在两军之间的战斗中,关羽看到颜良的指挥下,便单骑冲进袁军阵营,在千军万马中刺死颜良,并割下他的首胜还营。失去主将的袁军阵脚大乱,曹军杀了袁军,白马得知。
[img]254154[/img]
关羽用一个人的力量杀死了袁绍的将军颜亮,解决了白马的围攻。对于一向重才珍惜才华的曹操来说,他不禁为军队的胜利感到遗憾。毕竟,他和刘备的关系就在那里。为了赢得人们的心,我希望关羽能留下来为自己服务。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将他命名为汉寿亭侯,并食用了汉寿。
东汉侯爵是“虚封”。他没有实权,也没有官职。例如,早在建安第一年(196年),在与曹操发生冲突之前,刘备就被曹操称为镇东将军和宜城亭侯。其中,镇东将军是官职,宜城亭侯完全是“虚封”。而且东汉末年有很多封侯者。曹操前期头号谋士郭嘉被封为魏阳亭侯,关羽被封为“洪水七军”。与张辽同名的乐进被封为广昌亭侯,张辽本人被封为晋阳侯。可见东汉末年的侯爵基本已经到了滥封的地步,稍微出名的文官武将都可以封侯。虽然这是一个只有身份意义,没有实权的“虚封”,但东汉末年,能封侯的人毕竟是少数。关羽在别人面前介绍自己的时候,总是开场白“某乃汉寿亭侯”,说明他对这个头衔的重视。
虽然亭侯是列侯中级较低的列侯,但已经是二十爵位中级最高的列侯了。此外,关羽在建安被封为汉寿亭侯五年(200年),他的大哥刘备只比关羽早五年被封为宜城亭侯。关羽的三兄弟张飞直到20年后刘备成为皇帝才被封为西乡侯。当时被封亭侯的人绝对少之又少。关羽经常以“某乃汉寿亭侯”为开场白,不仅能为自己的身份增添不少色彩,还非常重视这一荣誉。
[img]254155[/img]
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进封拉拢关羽的,但毕竟是严肃的汉朝封爵,受之无愧,也是关羽凭自己的能力获得的。在公共场合和私人场合,关羽配得上这个头衔。特别是在当时的困难时期,获得如此宝贵的头衔无疑是对关羽能力的肯定,也有助于他开启自己的声誉。更何况当时世界还没有三国鼎立,诸侯依然奉东汉为正朔,关羽在汉寿亭侯的光环下,也没有羞辱他和兄弟刘备振兴汉朝的远大志向。
值得一提的是,蜀汉政权建立后,关羽没有再次封侯,这表明就连刘备也认可了关羽汉寿亭侯的头衔,也可能是关羽坚持保留头衔。直到关羽失守荆州,失去麦城,被东吴吕蒙杀害,后主刘禅才在蜀汉景耀追了三年(260年)。他是壮缪侯。三国志记载“时论为荣”,正是这个追封的头衔在后人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关于“壮苗”是美还是恶还有不同的说法。
汉寿亭侯是什么样的官职? 为什么关羽这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