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582-619年1月20日),字玄深,小字法师,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市)。隋末唐初的英雄之一。西魏著名将军李碧的曾孙。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李密出身辽东李氏(赵郡李氏辽东房),辽东李氏四世三公,高门士族,李密文武双全,雄心勃勃。隋末群雄起义时,成为瓦岗军首领之一,自称魏公,带领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被哥哥拦住。李密废杀瓦岗寨主翟让,造成内部不稳定,多次被隋军打败,接受越王杨侗的招抚,率军拼杀宇文化及,损失惨重。最后,王世充被击败,率部投降李唐,封邢国公。
武德二年,图谋叛唐自立,为盛彦师斩熊耳山。
[img]253503[/img]
生平简介
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后期领导人。大业九年(613年)参加了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北)起兵反隋。玄感败了,李密逃走了。十二年后,他进入了瓦岗军。同年10月,翟让他分统一军,因为李密劝翟让隋朝英雄荥阳守卫张须陀,打败隋朝军队。
李密的军令严肃,奖励慷慨,士兵们愿意为他使用。他建议攻击兴洛(后改为洛口)仓库,开仓救济,扩大队伍,然后向东进取。在过去的13年里,瓦岗军攻占了洛口仓库,招募了数十万饥饿的人,起义团队迅速成长。李密擅长战略,并逐渐在瓦岗军队内部形成了自己的力量。
13年初,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2月,翟让推李密称魏公于洛口,改元永平,以吸引各种反隋武装。因此,李密在各种起义军中确立了盟主地位。此时,李密和翟让因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而发生火灾。李密杀死了数百名翟让和从业者。
14年3月,宇文化和杨迪皇帝被杀,带领10多万人西归。皇泰命令李密讨伐化和。李密于7月出兵东讨化和。两军在童山激战,化战败北。虽然李密获胜,但他的军队也受到了重大损害。王世充组织了2万多人,趁机进攻。李密军被击败,营地被摧毁。他亲自将秦叔宝和程知节(程咬金的第一名)、牛进达等被俘,单雄信投降。
李密走投无路,甚至9月渡河到河阳降唐。11月,李渊派李密到山东招老部。他觉得自己被怀疑了,于是背叛了唐朝。唐将军盛彦师邀请他斩李密于邢公岘。
密的曾祖和祖父是北朝的贵族,他们的父亲是隋柱国和蒲山郡公。李密继承了他的父亲,成为了一名服务员。大业初年,李密称自己是一名免费官员,闭户学习。
李密是一个官宦家庭,曾在朝廷任亲卫大都督。后来,他对隋朝廷不满,于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参加了杨玄感的反隋。
他曾向杨玄感提出三个策略:上一个策略是攻击涿县,扼杀榆关,使隋军崩溃;中策是攻占长安,占领关中,与杨迪皇帝作战;下一个策略是攻击洛阳。杨玄感只是采取了打败洛阳的下一个策略。失败后,李密被监禁,很快就逃离了护送。
大业12年(公元616年),翟让在东县(今河南省滑县东部)发动农民起义,被称为瓦岗军,因为他以魏城瓦岗寨(滑县南部)为基地。李密投奔翟让军,向翟让提出“攻取荥阳,争夺天下”的策略。在李密的全力帮助下,翟让很快实现了夺取荥阳的目标,李密赢得了翟让的赏识和重用,他的实力和威望在起义军中大大增强。
[img]253504[/img]
大业十三年春(公元617年),李密率领7000名精兵攻占兴洛仓(即洛口仓,因位于洛水入黄河口而得名),占领仓城,打开粮仓,救济灾民,人民纷纷归附义军。李密的队伍迅速成长,多次击败隋军,一步步逼近东都洛阳。不久,政权在洛口仓城建立。由于众望所归,李密主要由翟让和将领支持,称为“魏公”,年号为“永平”。
随后,李密率兵征服巩县(今巩义市),取回洛仓(隋唐洛阳市北七里),兵临洛阳市,双方在东都郊区作战。在此期间,李密利用隋朝的降级将领,杀害了翟让,从而获得了瓦岗军的绝对领导权。然而,瓦岗军的军事实力也受到了严重打击。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正月,李密率30万大军攻打洛阳。这时,政局突变,宇文化和江都用毛巾勒死杨迪皇帝,立秦王浩为傀儡皇帝,率领10万军队北上,对当时洛阳的隋朝残余势力和李密领导下的瓦岗军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避免双方作战,李密决定暂时放弃洛阳城,集中力量对付宇文化和领导下的北上大军。
就在李密和宇文化努力拼搏的时候,王世充趁机摧毁了自己,取代了宇文化和宇文化。当年9月,王世充趁李密战后疲惫的机会发动进攻,率领2万名精兵和2000名战骑兵威胁偃师,在通济渠南岸安营扎寨,在洛水上搭建浮桥,为决战做准备。
李密命令王伯当守卫金永城,李元守卫洛口仓城,率领精兵到偃师迎战。王世加强了渡洛河,双方在莽山脚下作战。李密被打败,逃离虎关,王伯当退守河阳。然后李密西逃长安,投奔李渊。当时,瓦岗军的战士秦叔宝、徐茂功、罗士信、程咬金也纷纷降唐。
李密是隋末唐初群雄之一,历史上李密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