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周(201-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是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
乔周年轻时失去了父亲,但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阅读,每天忘记吃饭和睡觉,不知疲倦地阅读书籍。就这样,他成为了一个精通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儒家思想家。他也可以写一篇好文章,吸引了许多文人的钦佩。据《三国志·乔周传》记载,乔周有很多学术作品,但大多数都消失了,后代很难看到和欣赏。
223年,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是蜀国宰相,是益州牧羊人,负责朝政。乔周有名有知识,被诸葛亮任命为益州劝学。
[img]252436[/img]
诸葛亮于234年去世。为了封锁首相去世的消息,刘禅下令禁止蜀国人参加葬礼。乔周一直非常尊重诸葛亮。他在下令前就开始了。他也成为了唯一一位为诸葛亮哀悼的大臣。同年,蒋婉接替诸葛亮担任益州牧羊人。乔周被提升为典学和益州第一学者。
238年,刘禅立刘璇为王子,乔周和一批著名学者被调到王子府。诸葛亮死后,刘禅没有约束。他贪图奢华和享受的性格逐渐暴露出来,沉迷于游戏和饮酒,忽视了政府。乔周写了一封建议,但刘禅不这么认为,并要求乔周转任中散医生。
253年,费毅被魏将军刺杀,蜀汉政局急转直下。费毅的继任者姜伟急于立功,经常向曹魏出兵,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导致国力衰弱。乔周对此非常不满。
257年,乔周和尚书令陈灵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知道自己的意见不会受到朝廷的重视。退朝后,他写了《仇国论》。乔周认为,持续的出征是徒劳的,不仅消耗了国力,也让人民苦不堪言。与其一直失败,不如谨慎出击,体谅人民,注意养民。不久之后,乔周为光禄大夫升职,这实际上是一个地位很高但没有实权的职位。由于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声誉,乔周虽然不能参与朝政,但仍以儒行见礼。
[img]252437[/img]
263年,刘禅听了黄皓的诽谤,没有提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直到邓艾带领军队直奔蜀中,接近蜀中,他才赶紧召集部长开会讨论对策。不能参加朝政的桥周也破例参加了会议。朝廷之上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应该东奔孙吴,有人认为应该撤退南下,而乔周则主张降魏。乔周认为,吴国和魏国的实力差别很大,吴国不能吞并魏国,投奔吴国会受到两次侮辱,东奔孙吴是不可行的。如果你南下,曹魏军队一定会奋起直追,抵抗只会增加人民的痛苦。而且南中属蛮夷之地,平时很不稳定,南下得不到他们的帮助。如果你现在投降曹魏,你一定会得到优惠待遇。经过乔周的反复劝说,刘禅听从了他的建议,开城投降。今年,蜀汉灭亡。
264年,曹魏认为桥周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司马昭将其封为阳城亭侯,并要求他在洛阳工作。因为桥周病了,他在汉中停滞不前。
267年,桥周被崇拜为骑马尉,此时他已病重卧床不起。桥周希望能回到封地,但司马炎拒绝了。
270年,乔周在秋季被封为散骑常侍,冬季病逝。
乔周一生的经历是什么?他为蜀汉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