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司马光的故事吗?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至1086年10月11日)是陕州夏县苏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苏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作家自称是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代。
宋仁宗宝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15年,主持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元佑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文正。被列为“元佑党人”,配有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祭祀孔庙,称为“先儒司马子”;从祭祀历代帝王庙。
温柔、谦虚、正直;努力工作,努力工作。自称“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堪称儒家教育的典范。生活中有很多作品,主要是《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苏水记》、《潜虚》等。
[img]248272[/img]
司马光故事:
1、低调淡泊
司马光漠不关心,不喜欢奢侈。他曾在《节俭示康》中提到,他的长辈小时后会给他穿漂亮的衣服。他总是害羞地脸红,脱下来。在宝源年间中期,仁宗接见了他。在宴会上,每个人头上都装满了鲜花,肆无忌惮地玩耍和取乐,但司马光坐在危险中,不戴鲜花。司马光被同龄人提醒后,不情愿地戴着一朵小花。
司马光有个老仆人,一直叫他“君实秀才”。有一次,苏轼来到司马光大厦,听到仆人的名字,忍不住笑了起来,开玩笑说:“你的主人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了,大家都叫‘君实相公’!“老仆人很惊讶。后来见到司马光后,他们都恭恭敬敬地尊称“君实相公”,高兴地说:“幸运的是,大苏学士教我……”司马光跌跌撞地叹了口气:“我的老仆人,活被子教坏了。”
[img]248273[/img]
2、坚不纳妾
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和王安石、岳飞一样,司马光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的人。结婚30多年后,妻子张夫人没有生育,司马光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想过纳妾生子。张太太急得半死。有一次,她背着司马光买了一个漂亮的女人,悄悄地放在卧室里,然后借故出去。司马光看到了,不理他,去书房看书。美女也跟着去书房,一番调侃后,又拿出一本书,随手翻了翻,娇滴滴地问:“请问,中成是什么书?司马光离她一丈,板起脸,拱手回答:“中丞是尚书,是官职,不是书!美女很无聊,大失所望地走了。
还有一次,司马光去公公家赏花。张夫人和婆婆一起偷偷安排了一个漂亮的丫鬟。司马光不礼貌,生气地对丫鬟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看我做什么!第二天,岳家的客人都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敬佩,说这就像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白头偕老的翻版。只有一个人笑着说:“可惜司马光不会弹钢琴,只会踢乌龟!张夫人终身未育,司马光收养了哥哥的儿子“司马康”作为养子。
司马光和妻子住在一起。洛阳的元宵节闻名于世。元宵节期间,张夫人想出去看灯。司马光说:“家里也点灯。为什么要出去看?”张夫人说:“不仅要看灯,还要看游客。”司马光笑着说:“看人?奇怪的是,我是鬼吗!”
[img]248274[/img]
3、典地葬妻
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司马光的住所极其简陋,于是又开了一间地下室,读书期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也住在洛阳,宅第很豪华,中堂建了三层,最上一层叫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贫穷的司马光不能埋葬他,也不能拿出钱给妻子办葬礼。他不得不典当他唯一的三片薄田,把棺材放在葬礼上,履行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任近40名官员
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埋妻。重读历史,让人深思。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努力学习寒窗,成为仕途,都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家庭,荣耀自己的财富,被子孙后代、阴影和子孙后代所覆盖。司马光的廉洁在这些人面前更有价值。八年三月,宋仁宗诏赐司马光100多万元,珍宝丝无数,但司马光却不为所动。司马光年老体弱时,他的朋友刘贤良计划用50万元买一个女仆供他使用。司马光礼貌地拒绝了。他说:“几十年来,我一直不敢吃肉,不敢穿纯丝的衣服。我怎么敢在50万个城市当女仆呢?”
司马光,官到宰相却低调淡泊,这辈子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