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平乐》中,福康公主赵徽柔最初喜欢曹评,但宋仁宗不愿意嫁给他最喜欢的女儿。相反,他为她找到了一个李伟,他的外表和资格都很一般。这直接导致福康公主婚后生活不幸福,出现了“夜敲宫门”、“爱上宦官梁怀吉”等丑闻。最后,福康公主赵徽柔因生活不幸,精神抑郁,最终疯了,三十多岁早逝。那为什么宋仁宗不愿意把福康公主嫁给门当户对的曹评呢?先来看看历史上真正的曹评是谁。
[img]244724[/img]
曹皇后弟弟曹毅的儿子曹评字公正。曹家是北宋的高门家族,曹皇后的祖父是北宋的开国元勋,鲁国公曹彬。曹斌驰骋疆场几十年,出生入死作战不少于几十次,先后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等政权,为北宋王朝做出了巨大贡献。北宋建立后,曹彬官至枢密使(北宋军队最高长官),死后死于周武惠王。欧阳修评曹彬是“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到了仁宗朝,宋仁宗在第一位皇后被废除后,立曹为后。可见曹评出身氏族,身份非常高贵。而曹评本人也是一表人才,能文能武。史载曹评“性喜文史”,书法很好,特别擅长楷书。此外,曹评善射,能左右开弓。有一次,曹评陪同契丹使者射箭,他射出的箭两次穿过同一个孔,这让以善射起家的契丹使者感到非常惊讶。
既然曹评这么优秀,宋仁宗为什么不愿意嫁给他心爱的福康公主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首先,宋仁宗不太喜欢曹皇后,有点害怕她。曹皇后出身名门,从小就熟悉读经史,做事喜欢引经典讲道理,凡事都有点端着。这让宋仁宗很不开心。在《清平乐》第14集,宋仁宗在赵徽柔的百日宴上失仪,伤了曹皇后的脸。后来宋仁宗知错主动来坤宁殿找曹皇后,算是主动赔罪。但曹皇后不哭不闹,反而摆了一张冷脸,引经典地斥责宋仁宗的失礼,让宋仁宗无法下台,心里当然不高兴。宋仁宗认为曹皇后用礼仪把自己裹得紧紧的,很难亲近。
[img]244725[/img]
此外,曹皇后机敏果敢,是个女强人,这让宋仁宗有些敬畏,甚至从曹皇后身上看到了张献太后刘娥的影子。张献太后刘娥是宋仁宗名义上的母亲,非常坚强,是宋朝第一个垂幕听政的太后。刘娥一生喜欢用皇帝的衣服,直到去世才拒绝还政于宋仁宗。宋仁宗一直敬畏刘娥。你知道,当一个女人让男人想起母亲的力量时,很难有爱。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宋仁宗对曹丹舒皇后的微妙感受。在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宫殿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夜间有几名卫士作乱,乱兵直奔仁宗皇帝宿舍。曹皇后当时正在侍奉皇帝,听说变乱了,马上起来。仁宗想出去看看情况,曹皇后关上殿门,拦住皇帝,赶紧叫大家都知王守忠,命令他带兵入宫平乱。乱兵在殿前杀死宫中的妃嫔和侍女,大喊大叫,响彻皇帝的住所。太监的回报是奶妈打年轻的宫女,曹皇后说:“乱兵就在附近杀人,你还敢胡说八道!“她估计乱兵会放火,偷偷派人带着水跟着他们。果然,乱兵点燃了窗帘,跟着的人立刻用水把火扑灭了。这天晚上,曹皇后亲手剪掉了所有派出去的太监侍从的头发,对他们说:“明天,我们将以头发为证据。因此,人们争先出力,乱兵很快就被消灭了。在这次宫廷事件中,曹丹舒表现出了强大的临近应变能力,不愧为女性。然而,在宋仁宗看来,这场叛乱是曹皇后为了在自己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邀请自己的成就而故意安排的。她不仅不感激她,还想废除她,把张美人改为皇后。幸运的是,宋仁宗的大臣们极力劝说和反对,宋仁宗自己也拿不出证据来放弃。曹皇后保住了凤冠,但从未得到皇帝的感激。相反,宋仁宗的功劳全栽在宠妃张美人身上,借此机会在当年10月将其晋封为贵妃(死后追封为温成皇后)。可见宋仁宗心中有多堤防曹皇后。
宋仁宗对曹皇后的戒心从未消失,甚至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他的潜意识。据《续资治鉴长编》记载,嘉佑元年(1056年)仁宗病重,神志不清。他在宫殿里跑来跑去,喊道:“皇后和张茂谋大逆。曹皇后知道后痛哭失声。张茂是宫中的侍者。当他听到仁宗的话时,他非常害怕,想上吊自杀。他被别人救了。首相文彦博劝说道:“皇帝生病了,胡说八道。你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死了,皇后该怎么办?又命令他继续为仁宗服务。然而,仁宗的举动导致曹皇后不敢上前伺候。
可以看出,在宋仁宗看来,曹皇后已经成为床边的隐患。宋仁宗也不可能喜欢曹家,自然不愿意把他最喜欢的福康公主嫁给曹家的后代。
宋仁宗不愿与曹家“亲上加亲”的第二个原因是,宋仁宗的养子赵宗实娶了曹皇后的养女高涛涛。宋仁宗没有孩子,赵宗实是未来的接班人,曹皇后的养女是未来的皇后。因此,宋仁宗对曹皇后的警惕真的不愿意让曹家“亲上加亲”。
宋仁宗不愿意把福康公主嫁给曹评的另一个原因是,宋仁宗想用富康公主来弥补生母的债务。
[img]244726[/img]
宋仁宗的人生经历非常离奇。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宸妃,她最初的身份只是刘皇后身边的一位普通宫女。有一次,宋真宗来到刘皇后的宫殿,从一段时间开始,刘皇后的漂亮女孩“幸运”,宋真宗故意种花,无意中插入柳树阴影,实际上让李怀上了龙。孩子出生后,刘皇后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至于李,她的地位很低,不敢有意见,默默地放在一边。宫内宫外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但大家都不说。仁宗一直认为刘皇后是她的母亲。据史书记载,他从小就叫刘娥为“阿姨”,另一位养母杨淑妃为“小娘娘”。没想到宫里还有一个地位低但真正的生母。真宗死后,仁宗才12岁,12岁的孩子当然无法处理军国大政,所以刘皇后——现在应该叫刘太后——垂幕听政。这种垂帘听政是11年。
真宗皇帝死后,刘太后让李晨妃守陵,最后在孤独中死去。刘太后利用隔离亲生母子的手段,确保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知道内幕的人也害怕刘太后,没有人敢对仁宗说实话。直到刘太后去世,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去年去世的李晨妃。宋仁宗为了弥补对生母的欠债,自然是对刘氏族人的恩宠。当然,李氏族也是鸡犬升天:李晨妃的弟弟原本是一个衣食无靠的小工匠。自从被皇帝认出叔叔后,他一路摇摇晃晃,成为了“使相”,也就是荣誉宰相的位置。这还不够,宋仁宗还决定把自己最喜欢的女儿,也就是福康公主赵徽柔嫁给李晨妃弟弟的儿子李玮。赵徽柔和李玮的婚姻是政治婚姻,本质上是宋仁宗为了弥补母亲的债务。
出于对曹皇后的警惕和弥补生母欠债的初衷,宋仁宗没有将福康公主嫁给合适的曹评,而是为她选择了一个叔叔的孩子作为女婿。
为什么福康公主没有嫁给与自己门当户对的曹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