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全盛时期,其全盛时期呈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唐朝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唐代的书法发展迅速。以下是楚遂良,他与欧阳询、于世南和薛吉一起被称为“唐初四大家”。
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人,名门贵族之后。隋朝时期,他的父亲楚亮和欧阳询、虞世南是同朝的好朋友。在如此独特的条件下,楚遂良从小就努力学习书法,也接受了欧阳询和虞世南的指导。楚遂良早期的作品《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可以看出欧阳询和于世南的风格特征,也夹杂着大量隶书的风格。他并不是全部抄袭,而是选择性地吸收和形成自己的风格。
[img]243448[/img]
于世南去世后,唐太宗觉得以后没人能和他一起论书,很难过。魏铮推荐了楚遂良。唐太宗任命他为“侍书”,这也使得楚遂良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到王羲之和前人的书法作品,这也为他以后学习王羲之的精髓创造了独特的优越条件。
唐太宗曾经收集了王羲之的大量墨水,所有这些都能正确区分真伪,这表明他对王羲之的文字研究有多彻底。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十七帖》来自他的鉴定。他编写的《右军书目》为后人研究王羲之的书法提供了便利。
[img]243449[/img]
在唐初的书法家中,楚遂良非常有创新精神。他的书法初学于世南,后来取法王羲之。他获得了前辈书法的精髓,但他没有被压制。相反,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融合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人称之为“楚体”。楷书四大家庭之一的颜真卿曾向楚遂良请教。颜真卿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前,是从楚遂良的书法中汲取营养的。
楚遂良可以说是唐代楷书的真正门户。后人称他为隋唐楷书过渡的桥梁,对唐代新书风的形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后人书法的延续和创作提供了参考。
楚遂良,唐初四大家之一,在书法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