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曹操,人们总是称他为“枭雄”或“奸雄”,这是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赐。尤其是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受到后人的批评。
[img]241164[/img]
事实上,真实历史中的曹操是靠自己的才华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一生南征北战,最终成为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出生豪族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是曹参的后裔,也就是跟随刘邦建立汉朝的开国功臣曹参。
东汉末年,一位名叫曹腾的太监认真地为四代皇帝服务。他收养了一个名叫曹松的正义儿子,曹操是曹松的儿子,也就是太监曹腾的孙子。后来,曹松继承了养父曹腾的头衔,后来成为了太尉。
曹操出生在这样一个富裕的家庭中。他不仅机智,而且博览群书,尤其是熟悉兵法。他还写了《兵书接要》和《孙子略解》。
后来甚至形成了一套“兵以义动”的战争观,意思是出师必有名,才有后来“以命诸侯为天子”,却不自立为帝。
[img]241165[/img]
严刑峻法
曹操年轻时被封为洛阳北部尉。他一上任,就宣布了禁令,严厉惩罚了严厉的法律,并有序地管理了遍布皇室的洛阳城。
后来因镇压黄巾军被封为济南相,曹操也严厉整治,贪赃枉法之徒纷纷逃跑。
然后,在与诸侯的战斗中,他严格控制军队,甚至在行军的路上也不允许马践踏麦田,所有经过麦田的地方都必须下马步行。即使他的马因为害怕而践踏了麦田,他也会割下一缕头发来惩罚他。
军事奇才
毫不夸张地说,曹操是一个军事奇才。他从小就熟悉军事书籍,然后镇压黄巾军,打败袁绍,远征乌桓。后来,在与蜀汉、孙吴的战争中,他也充分发挥了自己优秀的军事才能。
除了《三国演义》夸大的赤壁之战惨败外,他一生中从未打过几次败仗。特别是在官渡,曹操只以2万兵马击败袁绍11万军队,将袁绍赶回河北,基本统一了中国北部。
[img]241166[/img]
曹操用兵在战略战术层面上灵活多变,兵不厌欺诈。战争中常用的战术,如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包抄、突袭、埋伏、离间计、抢粮道、弃物诱敌、“围魏救赵”等。
唯才是举
曹操是一位著名的爱才。我们都听过曹操和关羽之间的故事,以及赤脚欢迎许佑等。这里没有详细的例子。
在他一生的战斗中,敌人的未来将继续下降。一方面,这些下降的将军认识到了当前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知道曹操热爱人才,可以被委托在他们的手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
[img]241167[/img]
特别是赤壁之战惨败后,曹操立即下达了《求贤令》。不管你的性格如何,只要你有才华,你就可以被曹操重用。公元210年至217年,他下达了三项《求贤令》,不仅利用了世界上的贤才,还有效抑制了富贵,加强了集权统治。
从公元191年到208年,在这17年里,曹操与四面八方作战,摧毁了所有军阀,最终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曹魏政权,为司马炎统一中国建立西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曹操一世的英名却因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而受到后人的批评!
曹操靠自己的才华长大,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