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辽太宗耶律德光是谁?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氏有三个儿子(耶律阿保机共四个儿子)。长子耶律倍,聪明好学,气质外宽内心,读书特别好,不喜欢射猎。能写文章诗赋;懂音律,擅长绘画;还精通医学和针灸。太祖神册元年(公元916年)被立为皇太子。太祖灭渤海后建东丹国(即东契丹之意),耶律倍被称为东丹王,被称为人王子。耶律德光,次子,英勇勇敢,擅长骑马和射击。他和父亲一起出去战斗了很长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参与了预军国的事务。20岁时,他被任命为世界兵马元帅。三子耶律李胡,此时只有15岁。
[img]236243[/img]
耶律阿保机和他的两个儿子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对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兴趣,对汉字和汉字都很熟悉。阿保机说了一口很好的汉语,但在契丹内部就不说了。然而,在管理和驱使他们生产的汉族奴隶方面,耶律阿宝机采用了汉族奴隶在城市中定居的生活习惯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模式。耶律阿保机也非常尊重中原的孔子,相信佛教和道教。他的长子耶律倍对契丹人的传统骑射不感兴趣。他有着浓厚的汉族知识分子气息。被任命为皇太子后,他参加了军国大政,尤其是崇尚中原文化,热爱汉法。耶律阿保机修建孔子庙,命耶律倍春秋祭奠。
律后契丹族传统思想较强,倡导契丹民族传统,崇尚武力至上,强者至上的统治秩序。正是因为这种思想倾向,她从儿子中选择了皇位继承人。耶律倍的行为违背了述律后的意愿。虽然耶律德光和他的父亲和兄弟一样熟悉汉族文化,写得很好,但他更擅长骑马和射击,在反复的战斗中获胜,赢得了契丹将军的钦佩,赢得了母亲后来的律平。耶律德光从小就对母后奉事恭谨。说律后病了不吃饭,他日夜服侍。每当做错事,述律后一瞪眼,他就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只是母命是从,所以尤其是述律后所爱。
[img]236244[/img]
虽然耶律德光已经登上了皇位,但他认为前太子、东丹王耶律倍和耶律倍的东丹国对他的皇位和统治仍有潜在的威胁和挑战。这使得耶律德光难以入睡。天显四年(公元929年),辽太宗耶律德光下令将东丹国的首都和人口迁移到东平(今辽阳),并将东平升级为契丹国南京。此后,东丹国的封号虽然没有被废除,但自立国以来已经失去了半独立的特殊地位,东丹王耶律倍也被监视居住。
耶律德光即位时,契丹以西、以北、以东的少数民族部落,经过太祖天显初年的大规模征讨,大多屈服于契丹的统治。契丹的主要敌人是中原的后唐政权。耶律德光决定继续实施对外扩张政策,不仅决心实现太祖的遗愿,还决心南下中原,统治世界。
天显九年(公元934年)后唐政权内讧。后唐凤翔节使李从可杀后,唐闵帝李从厚自立为帝。针对这种情况,生活在后唐的耶律倍派人给耶律德光发信,建议德光发兵后唐帝国。于是耶律德光亲自率领大军南入。就在耶律德光顺利进军的时候,他的妻子萧氏产后生病,不久就去世了。然后发生了北府宰相涅里根谋反南奔的事件,迫使耶律德光中断对后唐的用兵,除了留下部分军队继续攻打新州(今河北涿鹿)、在应州等城外,大军班师北退。
两年后,天显十一年(公元936年),唐朝内部再生混乱。唐朝皇帝李从可计算河东节使石敬堂,想削权,石敬堂起兵反唐。石敬堂乞求耶律德光发兵救援,要求契丹称臣,割让燕云十六州。耶律德光带领5万铁骑南下。石敬堂和契丹联军在晋阳(今太原)附近击败后唐军队。
后来,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上党,帮助石敬塘灭后唐。后唐政权迅速崩溃。石敬堂入驻洛阳,寻找迁都汴州(今河南开封,后升为东京开封府)。到目前为止,耶律德光夺取河北,进入中原的宏伟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果。
[img]236245[/img]
灭唐立晋后,耶律德光回到皇都临黄。在耶律德光的支持下,石敬堂成为中原皇帝,对契丹表示尊敬,以示君臣不同。尽管如此,耶律德光对石敬堂还是不放心,还是结束了淮南南唐、江南吴越的政权,以遏制石敬堂,争取时间休养士卒,整顿内政,为更大规模的南侵做准备。
耶律德光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它不仅支持汉族人在汉族地区发展农业,而且让人们在适合草原地区发展农业的地方开垦土地和生产。为了发展生产,耶律德光甚至将一些贵族私人城市改为朝廷,设立官员治理,以改善奴隶的处境。和谐河、鲁胸河地区的土地分配给皇室作为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命令部门说服农业和织造,改革旧习俗。
石敬堂四年(公元941年)死后,后晋对契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两国关系迅速恶化。后晋皇帝石重贵,以景延光支立之功,任命他为同平章事兼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集会于一身。以景延光为首的强迫派不赞成过度屈服于契丹,建议晋出皇帝只称契丹为孙不称臣,否认辽太宗耶律德光与晋出皇帝的君臣关系。晋出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以此为由,耶律德光出兵攻晋,以实现他在中原称帝的愿望。
张彦泽进城后,纵兵大掠,擅长杀桑维翰,杀在城里。杨光远的儿子杨承勋先叛归晋,也被杀。后晋各地的长官也被召到开封,耶律德光派契丹将军和他的孩子亲自担任地方官员。晋出皇帝的石头很贵,被废除了。他和家人一起被护送到契丹,然后搬到建州(今天的辽宁朝阳),直到一年四季。
耶律德光在东京登基后,认为夺取河北、进入中原、成为全中国皇帝的愿望已经实现,江山已经确定。他没有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安抚人民,而是做了一些加剧民族矛盾、不利于稳定统治的事情。他命令契丹以牧马为名,四出掠夺,自筹自养,称之为“打草谷”,使开封府附近数百英里,成为白地。他还以奖军的名义下令在开封和各州“括借”钱丝,准备北运。他不信任晋降臣后,委派子弟亲信为诸地长官。
[img]236246[/img]
当耶律德从北方回来时,他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得出了所谓的三个损失:搜索人民的钱是第一个损失;让契丹士兵打谷草扰民是第二个损失;没有早期遣返节度来管理城镇是第三个损失。由此可见,契丹人进入东京汴梁占领河北时,根本没有准备好统治这么大的领土,不是以主人的心态,而是以强盗的身份占领这个地区,也没有制定相应合理的统治策略。那么耶律德光北返失败是必然的结局。虽然耶律德光为子孙后代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但后来的辽国皇帝再也没有认真规划过征服中国的战争,可惜辽太宗白费了心思。
辽太宗耶律德光为契丹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继位后,在许多方面促进了契丹的政治、经济和发展。在政治方面,他完善了官方制度,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方制度带到了辽国。此外,阿宝机时期建立的官方制度最终使辽的官方制度在部分汉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官方制度,使其系统化。
耶律德光还扩大了契丹的领土,使契丹走向了强盛时期。他在位期间,契丹的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契丹的民族文化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契丹历史上,辽太宗耶律德光可以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主。
辽太宗耶律德光是谁?契丹王朝的第二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