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陈汉政权陈友谅在韩国的后人去武昌陈友谅墓地寻根拜祭,大夏政权明玉珍的韩国后人去重庆明玉珍墓祭拜。明玉珍和陈友谅都来自湖北。怎么了
原来,1372年,朱元璋将陈汉政权末代皇帝陈丽(陈友谅的次子陈丽被朱元璋封为归德侯)和大夏政权末代皇帝明生(明生被封为归义侯)流放到朝鲜王城附近。
这两位后代小皇帝在朝鲜扎根繁衍后代。据说明玉珍的后代有4万多人,朝鲜陈友谅的后代陈姓也很多。找根问祖,祭祖是合理的。(明玉珍和陈友谅雕像,左边是夏明玉珍,右边是陈汉陈友谅)
朱元璋不高兴两个小皇帝乱说话——迁徙朝鲜。
[img]235207[/img]
1363年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中箭死亡,少数军队逃回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为帝,年号为德寿。
1364年2月,朱元璋趁热打铁攻打武昌,迫使陈丽投降。陈丽被降职为归德侯,陈友谅死去的父亲、兄弟和死去的兄弟都被降职。
封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是承恩侯,大哥陈友福是归仁伯,二哥陈友直接是怀恩伯,四哥陈友仁是康山王,命令相关官员立庙祭祀,并附五哥陈友贵。(《明史》)
原来,陈友谅比朱元璋有更大的力量和更多的军队。朱元璋此举是为了平息陈友谅旧部的反抗,促进自己的统治。(湖北省武昌市陈友谅墓)
小皇帝陈丽成了归德侯,在南京有自己的官邸,但什么也没发生。
[img]235208[/img]
1371年,明军攻下四川,大夏国末代皇帝明升也被迫投降,朱元璋封他为归义侯,也迁居南京。
这两位前小皇帝刚刚成年。陈丽20岁,明升15岁。他们见面后,经常抱怨。他们似乎享受的待遇不如皇帝那么慷慨,而且经常被监视。
两位归降小皇帝的谈话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认为小皇帝不懂事。他们背后的人不满意,最终感染了两位小皇帝。陈汉政权和夏朝政权有许多老大臣。如果明朝动荡不安,这两个人可能会回应并再次分离。
1372年正月,朱元璋命令陈丽和明生迁往朝鲜。两位小皇帝共有27人。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动员了两个王朝的老官员来分割这些不稳定因素。毕竟,许多能够习惯战争的将军都被隐藏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并没有为了国家内部的稳定而杀死两个小皇帝。特别是陈友谅的儿子陈丽和他的下属对鄱阳湖之战仍有很多看法。(重庆明玉珍皇陵)
归德侯陈理在朝鲜。
[img]235209[/img]
1372年5月19日,陈丽和明生一行抵达朝鲜。这两位前皇帝不是流放,而是迁徙。他们两个仍然是明朝的侯爵。作为明朝的藩属国,朝鲜必须礼貌地对待这两个侯爵。此外,朱元璋还赠送了许多丝绸和其他物品,如高丽王。
事实上,朝鲜半岛正处于高丽王朝的末期,朝鲜将军李成桂逐渐崛起。陈丽和明生于1372年到达朝鲜首都附近定居。1392年,李成桂建立了朝鲜王朝,高丽王朝灭亡。
陈丽于1408年去世,经历了朝鲜王朝的建立。新成立的李朝鲜王朝向明朝称臣。他还礼貌陈丽和明升,这两位前小皇帝,并给予陈丽更多的奖励,改变了他的生活。
朱元璋和朱迪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能让陈丽和明生死于死亡。死亡和死亡最符合明朝的政治利益,可以磨灭陈汉和大夏两个政权老部门的复仇心理,使明朝内部稳定。(朝鲜太祖李成桂,李朝鲜成立于1392年,陈丽和明生都在朝鲜)
陈丽死后,侯爵的世袭终止,后代成为平民。陈丽死后,他得到了李朝的侯爵奖励。陈丽的儿子陈明善在朝鲜扎根,他的家庭最终形成了朝鲜的“梁山陈”,相对繁荣。
为什么陈友谅的儿子陈理迁往朝鲜?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