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不威胁天子的故事,
面对汉献帝的“王炸”,袁超把手交给了曹操。他的眼光真的比曹操短吗?
汉末争霸中,董卓的一招“以天子为命令不臣”让所有称霸的诸侯看到了汉献帝的重要性,都想把天子掌握在自己手中。
公元193年,汉献帝在朝臣的帮助下逃离长安,发布了“勤奋之王”的法令,希望各地的刺史能够帮助他。这让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看到了争夺汉献帝、掌握世界正义的机会。
[img]234080[/img]
抑授和于迅看到了汉献帝能带来的许多好处,并向他们的主人提出了“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的主张。因此,众所周知,汉献帝属于曹操的领土,但权力声誉较强的袁绍放弃了这场比赛,这也是后人判断袁绍目光短浅的原因。
但真相真的像这么多历史学家说的那样。袁绍不够曹操吗?袁绍不争背后隐藏的原因是什么?
[img]234081[/img]
曹操和袁绍在历史上对汉献帝的不同态度
袁绍原本是一个强大的王子。汉献帝登基时,袁绍一直持反对意见。可以说,袁绍和汉献帝之间已经有了一个梁子。
如果袁绍把汉献帝带到河北,他不仅会挂在脸上,还会让自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如果汉献帝下令让他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他会听还是不听?袁绍认为汉献帝对他来说是个烫手山芋,不愿意接受。
[img]234082[/img]
曹操就不一样了。曹操认为,虽然汉朝已经衰落,但汉献帝仍然是天子,传统的士族仍然敬畏汉献帝。
此外,荀子提出“威胁天子,命令诸侯”,是汉末士族的代表。为了实现他的主导地位,曹操必须与士族合作。既然汉献帝接待了自己,他就可以给当时实力不强的曹魏带来巨大的利益,取悦世家。为什么不呢?
@ 他们对汉献帝的不同看法导致了实践上的差异。曹操汉献帝的王牌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利益,袁绍为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失去了汉献帝的“王炸”。
[img]234083[/img]
为什么曹操和袁绍对汉献帝有不同的看法?这与两者之间的情况差异有很大关系。袁绍的家族是东汉著名的家族。他不需要依靠皇帝的尊严。此外,袁绍手中还有玉玺。毕竟,在古代,玉玺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可以说,袁绍对当时权力不大的汉献帝非常不屑,甚至有一些想法可以替代。毕竟,袁绍是董卓倒台后汉末争霸中最强的力量。
如果袁绍把汉献帝带到河北,他的实力和天子的威望就会打破汉末诸侯之间的平衡。其他诸侯会像董卓一样攻击袁绍。他们能否承受攻击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天子掌握在曹操手中,能帮助袁绍吸引一些诸侯的注意力,那么他就能发展得更快,毕竟袁绍也有称帝的心思。
[img]234084[/img]
曹操呢?曹操的财力和声誉都不如袁绍。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头,他只能用汉朝的正统来写文章。
毕竟,瘦骆驼比马大。毕竟,汉献帝也是正统的天子。他仍然对荀子这些家族有一定的吸引力。为了得到亲汉派的支持,即士族,曹操不得不赢得汉献帝。毕竟,有天子的天然屏障。他也可以打着汉献帝的旗号争夺领土。毕竟,当时没有人敢反对汉朝的正统地位。
[img]234085[/img]
“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给曹操带来了什么巨大的好处?
正如上面提到的,曹操在中原争霸中最好的棋是“威胁天子命令诸侯”,这给曹魏最终赢得中原带来了许多不可取的作用。
舆论的巨大优势:以天子的旗号出征,充满正统性。在汉末的争霸中,虽然汉朝已经衰落,但汉朝400多年的影响力不会衰落。从诸侯对天子的争夺和刘备“刘皇叔”身份的尊重来看,当时世界上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想拯救汉朝。
曹操把汉献帝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等于掌握了对外攻击的“正义”。毕竟这是天子的名义,占据了舆论的优势。
由此可见,曹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已经发展成为汉末争霸中最强大的实力,已经超越了原来的袁绍势力。
[img]234086[/img]
洗去太监的耻辱,提高声誉,吸引更多的人才。曹操是太监后,曹操早年受到士族集团的鄙视。毕竟,太监导致了汉朝的衰落,这也是他早期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然而,当曹操日夜赶往洛阳拯救汉献帝时,他洗去了宦官的耻辱。毕竟,“救援驾驶”是古代最大的功劳。从那时起,曹操在士族集团的声誉一直在上升。
在声誉提高后,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才都属于曹操,这使得曹操集团吸引了许多人才,这些人才在未来的中原竞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img]234087[/img]
袁绍放弃争夺天子的真正原因是“威胁天子命令诸侯”带来的局限性
很多人认为曹操一直把自己当成“汉臣”,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曹操不敢称帝,不是因为他心存汉朝,而是因为他不能称帝。
曹操一生未能成为皇帝的原因是“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的局限性。首先,曹操争夺天子的目的是与士族合作,赢得家族的支持。但在赤壁之战中,曹魏的政治状况一直不稳定。
曹操以“振兴汉朝”的名义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中的大多数都是真正忠于汉朝的士兵。当他们意识到曹操只是玩汉朝皇帝的权力大臣时,他们也有称帝的心。
他们肯定会站起来反对曹操,就像荀子和崔伟一样,当曹操想成为“魏公”时,他们立即出来反对曹操。这就是为什么曹操在汉中战争期间没有进行太多的外部攻击。毕竟,他必须忙着了解汉朝的残余力量。
[img]234088[/img]
第二,天子成了曹操以魏代汉的障碍。事实上,在曹操的后期,他的力量与后人司马昭的情况相似。天子周围没有力量可以依靠。称帝只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曹操没有这样做。他从发展之初就打折了“振兴汉朝”的旗号。如果他突然想成为皇帝,这不是他自己的脸吗?
在古代,皇权非常重视正统性。曹操称帝是一件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全世界的人都会看曹操?你真的能从心底服从曹操吗?不!
[img]234089[/img]
@ 袁绍之没有参加天子争夺,这完全是因为他看到了天子带来的局限性。毕竟,汉朝最终会衰落。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以天子的名义竞争,无论哪个诸侯都会陷入曹操的境地。
心有称帝之心,却不敢称帝之举。毕竟“魏公”这句话让全家人觉得曹操有谋反之心,直接停止与曹操的合作,起兵反曹。
据说袁绍的眼光确实有其独特之处,而不是短视的决定。可以说,如果袁绍没有死,曹操就必须一直生存在袁绍集团的势头下。毕竟,袁绍的家人是汉朝认证的学者,曹操根本没有机会成功竞争。
袁绍本可以威胁天子,命令诸侯 最后,你为什么要把它交给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