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光绪皇帝是慈禧控制的傀儡皇帝,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史书记载,光绪皇帝在位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强烈反对无奈。此后被袁世凯陷害,此后被慈禧幽禁。在他短暂的执政生涯中,很难看到中国在晚清政府治理下的变化,也很难看到光绪的执政能力。众所周知,晚清王朝的结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光绪除去慈禧,清政府也病入膏肓,生命不久。更何况和慈禧相比,光绪终究是慈禧养出来的棋子,怎么能比得上老谋深算、经验丰富的太后呢?无论是影响力还是领导力都不如她,光绪真的能把握晚清混乱的局面吗?
[img]232215[/img]
光绪帝性格软弱
记载了《清史稿》(光绪十五年)自己毛,皇太后归政。
由此可见,光绪皇帝在历史上确实掌权了一段时间。慈禧太后故意下放权力,以测试光绪皇帝的地位和力量。不可否认,光绪帝在这个统治的十年左右,帮助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也贡献了力量。但我们应该看到,在甲午战争中,以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并不支持战争继续战斗。光绪帝主战导致清政府损失更大,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事实证明,虽然光绪皇帝敢于改革,但慈禧不让他参政的原因更多,但光绪皇帝太年轻,无法控制这个国家。
[img]232216[/img]
慈禧太后和李鸿章是主和派的
我们可以肯定光绪皇帝是一个爱国者,他渴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尽管目前看来,科举制度改革、军费减免、各方面大力改革、戊戌变法具有进步意义。然而,当时光绪皇帝有点渴望成功。突然,改革引起了求士者的强烈不满和人心的分散。此外,很难触及慈禧太后等人的利益。这一变化只持续了100天。支持公交车上的书,百日维新本身是正确的,错误的是没有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思想,光绪皇帝的执政方式仍然存在问题。
[img]232217[/img]
康有为等人与603名举人联合上书
变革没有科学的理论和实际的考虑,忽视了清末人民有封闭的小农思想。光绪皇帝只考虑颁布各种制度,没有考虑到人们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没有说服人们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最终导致了失败。
梁启超在《政变前记》中写道,中国的言论改革已经持续了30年,但没有改革的效果,只增加了它的缺点。为什么?所有的改革都必须平等于旧的和新的,然后才能有效。除旧之外,布新必然会将旧政的积累和缺点转移到新政中,而新政则会增加其危害。
[img]232218[/img]
戊戌六君子
@ 光绪皇帝没有真正的执政实力。即使他杀了慈禧,他也无法挽救清政府的衰落,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了懦弱的性格和后来急功近利的心理。这可以在他自己执政近十年的时间里看到。清政府无法挽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政府已经极度腐烂,衰落是其命运和历史潮流的归宿。
参考文献
《清朝历史分析》
《政变前记》
《清史稿》
如果慈禧不干涉光绪执政, 光绪能把握当时的情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