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被视为圣主明君的典范,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个人德行。说到个人美德,作为皇帝,他几乎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坏习惯。根据史书记载,他的主要爱好似乎只有三个,一个是写诗,一个是书法,一个是打猎。他对王羲之的行书赞不绝口,曾将王羲之的《兰亭序》抄本给亲信大臣。他一生中仍留下许多动人的诗句,如著名的《守岁》:“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词句相当清丽。另一个爱好是射猎,但并没有耽误国事。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
[img]230332[/img]
李世民的个人才能更加突出。无论是治国之才,还是用兵之道,他都是一流的高手。在历代开国皇帝中,虽然刘邦、朱元璋等很多人都参加过开国战争,但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后面制定战略,而李世民则不同。他是文武全才。无论是制定战略战术还是冲锋陷阵,他都实践并充分参与其中,基本上是唐军的教练。唐朝开国战争中历次大战的恶战,都显示出他非同寻常的军事才能。
[img]230333[/img]
李世民的另一个优势是善待英雄。在唐代众多开国功臣中,除了薛万彻、侯君集、张亮几个涉嫌谋反被杀的人,其他人都能得到他的善待,君臣共享财富。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李世民也会不正常,做一些令人震惊的事情,甚至把他的下一个灵烟阁英雄作为受害者送到老虎的嘴里,以换取胜利。他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所有的计划都是非常不光彩的。
这场战役是唐朝贞观四年爆发的唐灭突厥之战。隋末唐初,在可汗、杰利可汗等一代英雄的带领下,突厥部落迅速崛起,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巨大军事力量。有了强大的骑兵,无论是隋朝还是十八路反王,甚至是后来的唐朝,都不敢与之竞争。为了躲避颉利可汗兵锋,唐高祖李渊一度想迁都。武德九年后,颉利可汗直接兵临长安,几乎摧毁了唐朝。虽然李世民是一代英雄,但他的力量不如一切都好。他不得不羞辱地建立一个城市联盟。“空府库受贿”,几乎把国家府库的所有金银货物都清空了,献给了杰利可汗。杰利可汗满意地退出了军队,历史上被称为“渭水之耻”。杰利可汗曾成为唐初最危险、最强大的对手,严重威胁唐代安全。
贞观四年后,随着形势的逐渐消失,突厥内部的内乱和衰落,唐朝的士兵充满了食物和食物。李世民利用这个机会派著名的将军李静带领军队进攻杰利可汗。双方在定襄地区进行了对抗。虽然杰利可汗不像以前那么强大,但他仍然是一个可怕的对手,李世民非常担心后面。此外,他还有更深层次的目标,想抓住或杀死杰利可汗,永远不会有麻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世民煞费苦心地赢得了对手。他想出了一个阴险的计划。两军大战即将来临,他却派将军唐俭,携带重礼和圣旨,作为使者前去招抚颉利可汗,声称大唐皇帝想和他谈谈。唐俭万没想到,他被李世民当诱饵送进虎口。前教练李靖知道后,“靖揣知其意”,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立即下令准备进攻。下属们大吃一惊,都说:“唐节此时正在敌营,我们此时进攻,难道不伤害唐节吗?“李靖不顾对杰利可汗的进攻,杰利可汗以为唐朝使者唐俭已经来和谈了,什么都不会发生。他措手不及,全军覆没。杰利可汗被活擒。唐灭突厥之战胜利结束。
唐节,唐朝的开国功臣,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多年。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李世民显然让唐健充当了极其危险的“诱饵”和受害者,让他麻痹敌人,让敌人毫无准备,李静可以实现歼灭敌人的目的。但唐俭很可能会因此丧命敌手。《老唐书》中的“靖猜其意”五个字生动地说明了当时的微妙情况。李世民想用这个毒计,但他真的看不见人,不能对人说清楚。他只能让李靖理解和“理解精神”,最终完成了李世民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千载之后,帝王心术依然令人不寒而栗。幸运的是,“诱饵”唐节俭的生命不应该消失,九死一生逃离乱军,被认为是虎口脱险救命,后来又混了一个凌烟阁功臣。但在凌烟阁24功臣中,只有他一个人有过这样的诱饵经历,堪称最命苦的功臣。
唐俭:凌烟阁最惨功臣被皇帝视为[诱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