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赵括的实力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双方近百万大军对峙,打消耗战,从两国的支撑能力来看,赵国肯定不如秦国。2.廉颇被换是坚守不出来的,赵王很反感坚守不出来。要知道,赵国当时接受上党后是在防守方,是防守方的国王希望进攻决战。3.改变赵括和主动攻击这两者都不一定是错的。(其实很明显,事后诸葛亮说这两个错误一定是错误的,说赵括无能主要集中在战术攻击上,而不是主动攻击的战略目标。)
[img]226167[/img]
秦国的反间计实事还存在争议,但至少我们清楚地知道赵国已经换了将军,廉颇作战的特点太明显了。秦国也可以猜测未来的行动。总之,秦国对赵国即将采取的行动有很大的把握,围歼战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赵括不知道对面白起来了!情报损失对赵国的影响可能非常大。赵括很有可能在这方面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即使王能想出围歼40万人的计划,凭他的资历也未必敢实施。
[img]226168[/img]
以下是一些战术观点: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我要为赵括洗地。事实上,我也认为毫无疑问,如果他输掉了战争,他将承担主要责任。我不确定他其实很有能力,但我反对说他无能,他无能,绝对缺乏依据。一开始,我提出的第一部分是赵括在这场战斗中面临的困难。这不是一篇考试论文。每个人都在公平竞争。赵括从一开始就承担着不可避免的攻击使命和情报不对称的劣势。情况已经非常危险了。当然,他将来还会有其他困难。
[img]226169[/img]
下面我就来讨论一下战术,猜猜赵括做每一步的原因。我不想证明他很强壮。我只想试着明白,一个40万统兵的教练不是弱智的。见仁见智,大家海涵!1.尽一切努力追逐假装失败的敌人。首先,赵括不知道秦军已经精心准备好了。据守三年,他突然进攻。他想迅速成为一名士兵,希望对抗敌人措手不及。此外,秦军当时也处于进攻状态。没有人知道快速追击是否能赶上秦军的主力军。毕竟,他想找到对方的主力决战。(八义的事情不在正史上,如果是真的,那么赵括在这上面就是结实低能,人尽可能喷)
[img]226170[/img]
其次,更重要的是,秦军也是40万,而赵军这次倾巢出动,我猜赵括只做了两手准备,第一主力野战,第二阵攻坚,他应该完全排除秦军围歼他的可能性。1.双方人数差不多,兵法十则围之,不可能。2.我军突然主力全部出击,秦军第一时间肯定是收缩防守,怎么能从容派兵包抄呢?3.王鸽的能力和资质不会做出如此大胆的军事部署。(我猜2和3都是因为情报失败,接下来单独说1)
[img]226171[/img]
也许这里只说刚才三点中的第一点,没有考虑后面的包抄。我猜赵括认为40万人不可能包围40万人,这也是黑赵括的核心点。历史记载,白起出了一支奇兵,夺取了赵军后面的白里石长城。另一个骑兵隔断了赵军。然后就困住了赵军,守住了交通要道,切断了粮道,从而达到了围困赵军的目的。然而,有两个疑问无法解释
[img]226172[/img]
1.
秦国攻击赵国后面只有3万名奇兵,赵括出征时留守了5万左右。为什么这3万人能突袭赵军5万人的防线?更大的问题是,如果秦军是3万人突袭,那么未来将有3万人守卫赵国的百里石壁垒。秦军能攻下5万人守的壁垒,那么赵军分兵5万反攻就更难了。所以所谓腹背受敌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赵括的能力如何? 赵括真的是个无能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