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如果朱祁镇残忍地杀了他的兄弟和儿子, 朱祁镇的下场会更好吗?

如果朱祁钰真的有能力杀了他的兄弟侄子,那他就不叫朱祁钰了!朱祁钰和朱祁镇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成长环境与他们的培养方式大不相同。前者是按王子培养的,学习诗书礼仪;后者是按皇帝培养的,掌握皇帝的心术。

根据朱元璋制定的规定,其他的观念深入人心。朱元璋虽然聪明神武,但并没有买他的账,而是跨代册立了皇太孙朱允炆。就像朱迪传的朱高炽、朱高炽传的朱瞻基、朱瞻基传的朱祁镇一样,都是直接传的。

[img]225809[/img]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明宣宗唯一的两个儿子,他们的关系很好。同样,按照明制,王子成年后会赶到其他地方当藩,但朱祁镇出乎意料地把弟弟朱祁钰留在了北京,并被封为Xi王。朱祁钰,前半生处理诗书礼仪,脑子里充满了忠君爱国。君、臣、父、子,今天的皇帝都是自己的兄弟。多幸福的家庭啊!

这一切都在那一刻改变了!明正统十四年,在宠臣王震的建议下,他贸然开车征服蒙古瓦拉,却被俘。于谦等忠臣良将为粉碎先阴谋,请孙太后登记监国王朱祁钰为皇帝,尊敬朱祁镇为太上皇帝。通过朱祁钰的坐镇和于谦的妥善安排,北京的保卫战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还必须带朱祁镇去蒙古草原进行内讧。

[img]225810[/img]

朱祁镇在草原上生活了一年,日常生活如常,有人伺候,无事先生,到处交朋友。在北京,于谦和其他人曾经是皇帝。如果他们回来了,他们会头疼的。他们不仅旁敲侧击了一次,还得到了答案:“一开始,你把我推了上来。事实上,我不想成为这位皇帝。既然我这样做了,我就不能制定任何规则!朱祁钰拒绝了朱祁镇归政的建议,想继续当皇帝。不仅如此,孙太后等人为了让朱祁镇一脉继承皇位,先立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开始打朱见深的主意。

一年后,朱祁钰、于谦等人在北京的治理井然有序。首先,他们越来越觉得朱祁镇在草原上就像一个负担,所以他们做了人情,把他送回了北京。来到北京的朱祁镇象征性地采取了“让位”仪式,宣布晋升为太上皇帝,然后被朱祁钰安排在南宫。

[img]225811[/img]

为了防止朱祁镇与大臣结党,朱祁镇计划将南宫周围的树木和多余的建筑全部拆除,南宫周围只有一堵高墙。此外,朱祁镇除了定期生存必需品外,不能长时间与任何人共存,外墙宫门甚至是铜制的,以防外人进入。后来,朱祁钰终于通过一系列小手段成功废除了王子朱见深,并将儿子朱见济改为王子。

皇权吞噬了朱祁钰的心,他已经努力从“临时品”转变为正统,他的举动正在一步一步地让他接近成功。

不幸的是,人不如天。朱祁钰唯一的孩子朱见济在当王子后不久就去世了,只有五岁。朱祁钰悲痛欲绝,想快点再生一个。恐怕她已经心有余,力不足了。最后,朱祁钰在整夜的政务和工作中病倒了。

[img]225812[/img]

于谦等人见此,与王直等人一起,准备上疏重新登记朱见深为王子,并同意第二天皇帝坐殿,演奏此事。就在那天晚上,于谦政敌石亨等人向孙太后请示后,带着一群人邀请南宫的朱祁钰出来,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皇宫。于谦当晚得知消息,他掌握了明朝的军政大权,可以阻止但放手。第二天,朱祁钰还在梳洗的时候,朱祁镇还在复辟,历史上被称为“夺门之变”,又称“南宫之变”。

朱祁镇复辟后,朱祁钰、于谦等景泰朝臣进行了大规模清算,朱祁钰为恢复明朝国力所做的努力白费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有两个问题,一是于谦为什么不阻止夺门?二是朱祁钰为什么不杀人?

[img]225813[/img]

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于谦。用他的诗来说,就是“粉身碎骨不怕,要把清白留在世界上!”于谦成为权臣是时事所迫。建立新皇帝,拒绝太上皇进城也是权宜之计。但最后上了贼船,很难下船,到处走在薄冰上。你的清白只能用你平静的死来证明,这也是明朝的一大悲哀。

朱祁镇复辟的那一天,于谦手里还拿着上疏奏请册封朱见深为王子的折子。很多人认为,如果于谦能早点把这个折子演奏出来,朱祁镇很可能会网开一面。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根据我的观察,朱祁镇似乎不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对于于于谦之死,笔者之前有过专门的回答,详细原因见19日关于“夺门之变为谦之不止”。”的回答)

[img]225814[/img]

至于第二个问题,朱祁钰为什么不杀人灭口?这与朱祁钰的心理有关!前面说过,朱祁钰从小学的是三纲五常,是诗书礼仪,是君君臣臣,不是帝王之道,不是权御之术,不是政治战略。虽然朱祁钰这个“半路出家”的皇帝比朱祁镇这个“科班出身”的皇帝做得更好,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些不足,那就是朱祁钰不明白什么是“孤家寡人”,什么是“不狠难成王”。

朱祁钰一直天真地认为,切断大臣与朱祁镇的沟通,切断朱祁镇与外界的渠道,就能化解一切风险。众所周知,最大的风险不是复辟的过程,而是朱祁镇本身。他是复辟合法性的旗帜。

[img]225815[/img]

朱祁钰心软了。他被朱祁镇的礼貌所迷惑。他被朱祁镇的“三让”礼貌所欺骗,被朱祁镇的安于现状所麻痹。更重要的是,为了政局的平衡,于谦和石亨在斗争中萌生了支持和复辟的想法。

景泰八年正月,景泰皇帝朱祁钰正拖着病体在乾清宫梳洗,准备上朝。突然,皇帝上朝的撞钟响起,朱祁钰先是大吃一惊,然后脱口而出:“于谦耶?”这不禁想,脱口而出的问题正好暴露了景泰朝廷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权臣当道,君臣猜疑。

[img]225816[/img]

为了遏制于谦的权力,朱祁钰让他的政敌石亨、徐有贞等人活跃在寺庙里。在争夺政治资源的时候,石亨想出了用力复辟皇帝的想法。朱祁钰得知此事后,朱祁镇已经是皇帝了,他的表情也很平淡:“哦,好好!”然后他继续卧病在床,什么都不问。

在面对深渊的同时,朱祁钰甚至一心想着不要让外人夺位,看到皇帝当真的很迷茫。于谦对明朝如此忠诚,没有详细调查,南宫如此大的隐患也没有得到治愈。真的是“虎狼屯在阶下还在谈因果”。这样的“迷茫虫”怎么会想到从以前的好哥哥开始?

[img]225817[/img]

明英宗复辟后,将国号改为天顺,废景泰帝为Xi王,囚禁其。不久之后,Xi王去世了,他的好哥哥亲自给了他一个“暴力”的死后头衔(一个极其糟糕的死后头衔意味着朱祁钰一生都是邪恶的),并亲自下令责骂朱祁钰“不孝、不友善、不仁、不公正、不道德、神人共愤”。将朱祁钰以亲王礼节葬在北京西山,他也是自迁都以来唯一一位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明朝皇帝。

明宪宗朱见深被叔叔抛弃后,仍然慷慨地恢复了明代宗朱祁钰的皇帝。毕竟朱祁钰的功绩大于过,朱见深也不在乎过去的嫌疑。自朱见深以来,朱祁钰逐渐被接受,他的成就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如果朱祁镇残忍地杀了他的兄弟和儿子, 朱祁镇的下场会更好吗?如果朱祁镇残忍地杀了他的兄弟和儿子, 朱祁镇的下场会更好吗?

,,,,,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纵欲时代:明朝历史上最难得的模范夫妻?
  • 明朝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朱元璋开国以来,发动了建妓院、增税的“革命”,鼓励土豪劣绅召妓嫖娼。从此,明朝进入了放荡放纵的时...

  • 明孝宗是怎样治理国家的?统治后期又是怎样的
  • 理性治国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

  • 为什么于谦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在人间保持清白]?
  • 说起来,作者对明朝著名大臣于谦的理解始于他的名词《石灰吟》。记得看过课文版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深山,火烧若等闲...

  • 明朝明武宗朱厚照那些奇妙的职称和爱好?
  • 明武宗(年号正德)朱厚照,出生于弘治四年(1491)九月,弘治五年(1492)三月被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继位,正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