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许多军事指挥官在对抗之前都会报告自己的家庭。例如,赵云常说:“我是常山赵子龙”;而张飞则是:“我是燕人张翼德”;总之,这种报告家庭的方式在三国中很常见。但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关羽在报告自己的家时,只说了两个字,即“关”。
当然,根据不同的时期,关羽报告自己家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温酒斩华雄期间,关羽自称“年轻将军”。后来,在跟随刘备创业并取得一定成功后,他开始称之为“关某”或“部分将军”。关羽降曹后,他被授予“汉寿亭侯”称号,然后自称。
那为什么关羽的介绍这么短呢?
[img]218188[/img]
如果按照赵云和张飞自报家门的方式,关羽的是:“我是河东关云长”。这样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关羽为什么不报,只称自己为“关”呢?这不是他的家乡吗?还是还有其他原因?
事实上,这与关羽早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刘关张三兄弟在涿县相遇,刘备是刘燕发表榜文招兵才“出山”的,原文是:“刘燕出榜招义兵。榜文行到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县一位英雄”。而张飞,他是涿县的屠夫;至于关羽,他在河东吃了官司后一路逃跑。假如自报家门,自然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img]218189[/img]
事实上,如果你仔细看,那些能报告自己家的人都是当地有一定声誉的人,或者这个地方可以给他们信心和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例如,赵云是常山著名的英雄,在当地很有影响力。后来,他带着下属跟随公孙赞,这在书中有明确的记载:
“云身长八尺,姿势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赞。”其中“为本郡所举”。
这里的“义从”指的是赵云手下的散兵游勇,而“官兵”则有统一的编制和军官和士兵。赵云自报家门时,带着“常山”的地名,既体现了自己的能力,又唤起了常山的美好回忆。
[img]218190[/img]
再说张飞,虽然他在涿县的社会地位不高,但他只是一个屠猪卖酒的人,但他也很正直,敢于行动,在当地也很有名。此外,涿县属于幽州,春秋战国时期是燕国的地方。由于位于北方,它经常与北方的少数民族作战。这里的许多人从小就练习武术和强身健体,他们的战斗力非常强。
当张飞报告他的家时,他说他是“燕人张飞”。一方面,他有地区带给他的信心,另一点是警告对手:我可以打架,不怕死!
[img]218191[/img]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关羽在报告自己的房子时也带来了他的地名,他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到他在河东犯下的案子,这自然不是他心中的味道。当关羽报告自己的房子时,他没有添加他的地名。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个不自信的因素!
当然,这只是作者一家之言,不能代表全部,少数笔,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
三国时期,武将自报家门 关羽为什么自报家门?关羽为什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