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西汉将军李陵向匈奴投降?李陵向匈奴投降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李陵(?~前74),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飞将军李光的孙子。年轻的时候,他为侍中建章监。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要求汉武帝攻打匈奴,收复国土。汉武帝欣赏他的勇气,准备了这次军事行动。
今年9月,李陵率领5000人从居延出发。经过30天的长途跋涉,他抵达了浚稽山(约在阿尔泰山脉中部),并在山脚下遇到了匈奴军队。李陵军被3万大军包围,李陵命令前队的人拿盾和戟,后队的人拿弩。他下令:“听到鼓声就向前冲,听到锣声就停下来。"匈奴看到汉军少了,就一直往前走。李陵指挥弓弩手,千弩齐发,单独的士兵瞬间死伤一大片,匈奴士兵顿时大乱,急忙逃到山上。汉军乘胜追击,杀死匈奴数千人。
[img]217707[/img]
就在这一节的骨眼里,李陵军中有一个叫管敢的士兵,被李陵的队长韩延年辱骂,愤怒地跑去向匈奴投降。他还向匈奴请好,对单说:“李陵的军队没有后备支援,弓箭几乎用完了。”管敢还告诉了李陵的部队安排。
因为他只洞察了李陵的现实和现实,知道他是孤军奋战,所以他松了一口气,变得大胆起来。他还按照管敢的想法,用许多骑兵攻击李陵。李陵带领汉军向南走。在他到达汗山之前,他的弓箭都用完了,汉军被困在峡谷里。仅仅乘机用垒石进攻,汉军就遭受了重大伤亡。最后,李陵被俘。此时,边境报告李陵降低敌人。
听说这件事后,汉武帝非常生气。朝中大臣也骂李陵。单太史令司马迁对皇帝说:“李陵这个人诚实而讲究信义,他常常为国家奋不顾身。现在他处境不好,我们应该同情他。此外,李陵只带步兵5000人,面对匈奴8万大军,转战千里,弹尽粮绝,赤手空拳与敌人搏斗。即使是古代名将,这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也只是如此。他现在被困在匈奴,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的战绩。他没有死。据估计,他仍然想为汉朝做出贡献。”
[img]217708[/img]
司马迁的话不仅没有打动皇帝的心,反而决定司马迁“为陵游说”的罪行,并被判处宫刑。从此,司马迁放弃了仕进的念头,忍辱负重,专心写《史记》,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愤怒。
那李陵为什么向匈奴投降呢?事实上,李陵在匈奴已经好几年没有消息了,皇帝派公孙敖带兵抢回李陵。去匈奴后,公孙敖失败了。为了回复皇帝,完成任务,他把李陵的消息带回来,告诉皇帝:“我听说李陵在那里训练匈奴士兵攻打汉朝。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大发脾气,命人杀死李陵的母亲、李陵的弟弟和李陵的妻儿。事实上,李绪是为匈奴训练士兵的人,早年投降匈奴的汉都尉,公孙敖显然是张冠李戴。
就在李陵投降匈奴的前一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后来,李陵招待了苏武。李陵给苏武倒满了酒,说:“你不降匈奴,忍辱负重,名扬天下,功劳无穷。”李陵推心置腹地告诉苏武:“我投降的目的是找机会劫持单身,为国家服务。
[img]217709[/img]
但出乎意料的是,皇帝不明白我的心,杀了我的母亲、妻子和孩子,绝望了我的回家。”苏武说:“在过去,我知道我老朋友的态度,但现在你的情况不同了。在过去,你必须评论是非。但我永远不能为这个国家做任何对不起的事。”听了苏武的话后,李陵叹了口气:“与苏军相比,我真的像粪土一样。”然后,他流下了眼泪,起身唱了一首《别的歌》:
匈奴出使后,匈奴王令降将李陵前去劝降,但被苏武拒绝,李陵不得不流泪告别。图中苏武持节斜视李陵,虽衣衫褴褛,但仍不失汉使气节。李陵穿着胡服,戴着胡刀,捂着脸哭泣。“穿越沙漠,为君将兮匈奴而奋斗。路穷绝矢刃破,士众灭兮名已颓。母亲已经死了,虽然想报恩安归!一首歌后,李陵向南跪拜,苏武望着他,叹了口气。这是李陵“身在异族心在汉”的故事。
为什么西汉将军李陵向匈奴投降?李陵向匈奴投降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