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王爵位是朱元璋对侄子后人的补偿,几乎和大明国象牙一样。朱文是朱元璋的侄子,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兄弟朱兴隆。朱文正没有把背叛朱元璋付诸实践,他只是在对朱元璋不满的情况下,准备投靠张士诚。朱元璋知道侄子,准备背叛自己后,不想幽禁自己的侄子。那朱元璋逼死朱文正后,为什么要把他的儿子封为靖江王呢?下面请听编者详细说明。
[img]213744[/img]
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后不久,朱文正就带着母王前来投奔朱元璋。这时,朱元璋认出了无数义子,但与朱元璋血缘关系最近的子侄无疑是朱文正。因此,朱元璋开始大力培育朱文正。朱元璋自领吴王时,也将朱文正封为明军大都督,此时朱文正是除朱元璋外,明军最高统帅。不久之后,南方各路起义军开始自相残杀,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攻打朱文正镇守的洪都。
[img]213745[/img]
占据绝对优势兵力的陈友谅,做梦也不会想到,朱文正只有一个小镇,就能抵挡大军85天。然后朱元璋率军赶到洪都,看到占不到便宜的陈友谅,不得不撤军。面对屡立战功的朱文正,朱元璋曾问:我该如何封赏你?朱文正义正义地回答朱元璋:为什么要担心财富,帮助叔叔取得伟大的成就?我们是一家人。叔叔最好先奖励其他有功的将军{文言文翻译}。朱元璋很高兴听到侄子的回答。此后,朱元璋更加重视朱文正。
[img]213746[/img]
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时,是朱文正亲率领大军,以身犯险,切断了陈友谅大军的粮草供应。不希望陈友谅灭亡后,朱元璋只奖励常遇春等人,朱元璋对立下首功的朱文正没有任何奖励。朱文正对朱元璋不满,立即任由下属抢民女。随后,按察使向朱元璋弹劾朱文正。朱元璋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官员责骂朱文正。就在朱文正担心朱元璋会处理自己,准备投靠张士诚的时候,按察使又玩了,对朱元璋说:朱文正可能要背叛陛下。
[img]213747[/img]
朱元璋听到按察使这样上演,立即乘船亲自问侄子:你真的想背叛自己吗?匆匆迎接朱元璋到来的朱文正,在被朱元璋问到:你到底想做什么,竟然选择了沉默。认为侄子有二心的朱元璋,立即将朱文押回京师{南京}。此后,尽管马皇后多次为朱文正求情,但朱元璋还是选择将侄子幽禁在桐城。没过多久,朱文正就抑郁了。
[img]213748[/img]
朱文正死时,他的妻子{谢翠英}也选择了自杀。这对夫妇只留下了四岁的小儿子朱守谦。出于愧疚,朱元璋将朱守谦交给马皇后亲自抚养。当朱元璋把儿子分封为藩王时,他也把朱守谦封为桂林藩王{靖江}。由于朱守谦的封地远离南京,长期没有长辈的约束,他竟然在封地公开索贿,胡作非为。朱元璋得知情况后勃然大怒,立即砍掉朱守谦爵位,让他到家乡凤阳务农。朱元璋此举正是希望朱守谦能够改过自新。
[img]213749[/img]
虽然朱元璋对朱守谦极度失望,但朱元璋还是让靖江王爵位在朱守谦继承{夺爵后,朱元璋将靖江王爵位传给了朱守谦的儿子}。明末,江山沦陷,仅存的几位藩王争先自立,相互倾滚。时任靖江王,朱亨嘉趁乱宣布监国。朱亨嘉宣布监国后不久,就被另一位藩王俘虏{唐王}。随后,唐王将朱亨嘉的妾出兄弟改为新的靖江王{朱亨}。公元1650年,叛军将领孔有德攻占桂林。最后一位靖江王及全家百余口,被孔有德杀害。从此传承了14代,经过280年的靖江王爵位,随着大明的灭亡而消亡。
[img]213750[/img]
题外话:编者认为朱元璋对朱文正的感情很复杂。朱标还没出生,朱文正就跟随朱元璋,攻打天下,屡立战功。从某种角度来说,朱文正是当时看不见的王子。朱标出生后,朱文正立下的战功越多,就越尴尬。因此,朱元璋将在面对封无可封的朱文正时,大肆封赏常遇春等将领。可以说,朱文正郁郁结束,被朱元璋的自私所伤害,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会厚待朱文正的后人。朱元璋选择幽禁朱文正,没有错,他只是犯了所有皇帝的通病:猜疑。
朱元璋逼死朱文正后,朱元璋逼死朱文正 朱元璋为什么还封儿子为靖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