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徐舒在曹营,
闲话休说,本期要讲的是三国著名谋士徐元直。
徐舒本名徐福,字元直,贫家子弟。在《三国演义》中,他被骗入曹营,让许多仁人志士不禁感叹。
[img]207895[/img]
然而,当作者看陈寿的《三国志》时,他觉得有点不对劲,心里也有一个问题。
徐舒进入曹营,是曹操设计欺骗,还是另有隐情?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徐舒早年与诸葛亮为好友。
虽然两人都是辅助刘备的谋臣,但不同的是,徐舒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主动投奔,而诸葛亮则是刘备三顾茅庐才邀请的。
由此笔者直观地得出结论,徐舒的目标明确,投奔信念的坚定。
因此,笔者猜测徐舒进入曹营,一生不归汉。很有可能徐舒一辈子都不会回蜀汉阵营,不仅仅是孝道。后来,当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的探索时。
[img]207896[/img]
作者大胆猜测,历史上徐舒进入曹营,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不是曹魏计策造成的。
第一,大汉王朝以“孝”治国,徐舒受其影响,很有可能做出这个决定。
前昌邑王刘贺侥幸入主未央宫,但仅27天就被大司马霍光和张安世废除。
[img]207897[/img]
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孝。
如果徐母被绑架,而作为儿子的徐舒置之不理,他不仅会被千夫所指,还会在汉末的时代背景下,良心受到深深的谴责。
在舆论压力和道德标准的双重约束下,作者认为这可能是徐舒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
[img]207898[/img]
其次,《魏略》记载,中平末年,徐舒为人报仇被捕,后为同伴营救。然后醒悟,开始学习,终于有所成就。
这段记录,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在细品之下,就会发现。
从被抓到获救,没有问题。
但突然从一个忠诚的游侠变成了一个学士,中间经历了什么,却不知道,却颇有春秋笔法的味道。
[img]207899[/img]
作者推测,就当时徐舒接触的人群而言,徐母可能是徐舒转型的最大诱因。
仅从目前的史料来看,至少有一点可以证实,徐母对徐舒的影响贯穿了她的一生。
换位思考,你最重要,对你影响最大的人,需要你去救,你会去吗?
综上所述,这一点可以看作是徐母自身的人格魅力,导致徐妃愿意入曹营。
[img]207900[/img]
第三,徐舒的成长环境。
虽然《魏略》中没有明确提及,但结合《三国志》,笔者推测徐舒从小就是单亲家庭,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
这导致徐舒对母亲有强烈的依赖,换句话说,母子之间的亲情很强。
从徐舒的经历来看,他也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所以去曹营也是可以理解的。
[img]207901[/img]
第四,抛开敌我的看法,笔者认为曹操除了疑心重,是个好妻子,其实格局很大。
在官渡之战中,敌方阵营的许攸来投,曹操倒履相迎;而对于不愿归顺的关羽,则是给予要求。
这样的人,突然之间,为了让被自己打败的刘备军师投票,信骗徐舒进曹营,这是很难理解的。
[img]207902[/img]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曹操的设计真的欺骗了徐舒,这样的人敢用吗?
第五,根据曹操曾经颁布的《求贤令》,作者可以断定曹操是霍光大将军的权臣。
正是因为曹操不太注重门的高低,只是举起来,这让徐舒心里没有抵触,认为这里也能展示自己的拳脚,所以他少了很多顾虑。(ps:进入曹营两年后,曹操颁布了“求贤令”)
[img]207903[/img]
你知道,徐舒是个地地道道的贫门子弟,为什么要投奔一无所有的刘备?
他知道,只有刘备什么都缺,才能给自己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毕竟,他只是一个贫穷的孩子!
曹操也注重才华,没有门户意见。其实去曹营是可以接受的。
[img]207904[/img]
第六,《三国志》记载,徐庶和石韬都向北投向曹操,刘备和诸葛亮一起离开。
试问,如果不抱着投效的心思为曹魏打工,为什么两人一起去?
至于历史记载,两人后来在曹魏晋升,这也可以反映出这不是一个计划,而是根据情况决定为曹魏服务。
[img]207905[/img]
以上六点是作者根据史册推测徐舒进入曹营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三国演义》中提到的设计骗入曹营。
以上只是野史菌家族的一句话。如果感觉不错,请按下表扬。点击关注,下一期将讨论西汉的赚钱机——桑弘羊。
为什么徐舒会进入曹营? 是另有隐情还是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