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白居易的故事吗?
唐代诗坛人才济济,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
白居易,字乐天,祖籍山西省太原市太谷县。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官员家庭,他的祖先代代相传。他的祖父原来是河南省巩县的县长。他和新郑县长交朋友。他的家人搬到了上水美丽的新郑。白居易出生在新郑。
白居易出生后不久,他的家乡发生了一场战争。藩镇李正本割据河南十多个州,战火烧得人不聊生。白居易2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在长安中风,随后祖母再次死亡。为了保护家人免受战争,他的父亲白季庚把年轻的白居易送到了苏州。
从那以后,白居易在苏州符离度过了童年。白居易从小就“聪明才智”。此外,他努力学习,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称为“神童”。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和刘翁习、张美退、张仲远、贾握中四个人每天都在山里玩耍,背诵诗歌和作对,这被称为符离五子”。
[img]206836[/img]
贞元三年(公元788年),16岁的白居易第一次来到洛阳,带着诗参观京都名人。当他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他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也弗易。”看完白居易递过来的诗卷后,顾况立即改口,称赞他:“说一句话,居即易。”白居易在京城享有盛誉。
白居易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贞元十四年(公元) 798 年),白居易高中进士,从此入仕,担任秘书省学校书郎一职,此时白居易怎么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呢?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 年 ),白居易参加了唐宪宗亲自主持的制举考试,再次获得金榜冠名,结果官职成为盔厘县尉。
白居易在任县尉时,坚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创作原则,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讽喻时政的作品。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有很强的时代感。当时广为流传,他的才华也传到了唐宪宗的耳朵里。因此,刚刚30多岁的白居易从小县尉晋升为翰林学士,随后晋升为左捡遗。
知恩图报的白居易不断向皇帝提出自己对千治国的意见和建议。唐宪宗也非常重视白居易的建议,并不时给予他奖励。
得到皇帝的认可,白居易更有信心。仁君贤臣,一时被传为好故事。
[img]206837[/img]
这时,一件事突然打断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元四年,成德节使王承宗起兵叛乱。唐宪宗改变了他软弱的作风,决定用武力解决叛乱。于是他命令宦官吐突承瑞为处置使,前往成德征服叛军。
任命宦官为军队指挥官是前所未有的。唐宪宗的法令引起了许多朝臣的反对,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出乎意料的是,唐宪宗拒绝了白居易的建议。他坚持以吐突承瑞为指挥官。后来,朝臣们集体反对,唐宪宗将吐突承瑞改为安慰使,并派他人为指挥官。
伴君如伴虎,挂帅风暴后,唐宪宗对白居易严重不满,两人和谐关系被打破。
[img]206838[/img]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第一个月,元祯大臣被宦官殴打。唐宪宗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元祯降职,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作为元祯的好朋友,白居易毅然站出来为朋友说话。
虽然元祯的事情最终是“无果而终”,但事件发生后,唐宪宗对白居易越来越不满。后来,不知时事的白居易多次劝诫皇帝。唐宪宗无法忍受将白居易转移到东宫。
说白居易这个时候应该好好醒来,不要再提出建议了。然而,他天生诚实坦率,忠诚自己,仍然走自己的路。
不久,当时的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要求立即搜捕凶手,以雪国耻。
唐宪宗大手一挥,恭喜白居易,彻底离开首都,去基层——被贬为江表刺史。
被贬后,白居易更体贴人民。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据说白居易写完一首诗后,总是先给不识字的老妇人看。如果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他会修改它,直到他能让她理解。
白居易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妇人能解决”,在世界上广为人知。
六年武宗会昌(公元) 846 年 )8月14日,75岁的白居易病逝。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生是怎样的?为什么他的名声能在世界上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