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生是怎样的?为什么他的名声能在世界上出名?

你喜欢白居易的故事吗?

唐代诗坛人才济济,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

白居易,字乐天,祖籍山西省太原市太谷县。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官员家庭,他的祖先代代相传。他的祖父原来是河南省巩县的县长。他和新郑县长交朋友。他的家人搬到了上水美丽的新郑。白居易出生在新郑。

白居易出生后不久,他的家乡发生了一场战争。藩镇李正本割据河南十多个州,战火烧得人不聊生。白居易2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在长安中风,随后祖母再次死亡。为了保护家人免受战争,他的父亲白季庚把年轻的白居易送到了苏州。

从那以后,白居易在苏州符离度过了童年。白居易从小就“聪明才智”。此外,他努力学习,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称为“神童”。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和刘翁习、张美退、张仲远、贾握中四个人每天都在山里玩耍,背诵诗歌和作对,这被称为符离五子”。

[img]206836[/img]

贞元三年(公元788年),16岁的白居易第一次来到洛阳,带着诗参观京都名人。当他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他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也弗易。”看完白居易递过来的诗卷后,顾况立即改口,称赞他:“说一句话,居即易。”白居易在京城享有盛誉。

白居易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贞元十四年(公元) 798 年),白居易高中进士,从此入仕,担任秘书省学校书郎一职,此时白居易怎么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呢?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 年 ),白居易参加了唐宪宗亲自主持的制举考试,再次获得金榜冠名,结果官职成为盔厘县尉。

白居易在任县尉时,坚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创作原则,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讽喻时政的作品。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有很强的时代感。当时广为流传,他的才华也传到了唐宪宗的耳朵里。因此,刚刚30多岁的白居易从小县尉晋升为翰林学士,随后晋升为左捡遗。

知恩图报的白居易不断向皇帝提出自己对千治国的意见和建议。唐宪宗也非常重视白居易的建议,并不时给予他奖励。

得到皇帝的认可,白居易更有信心。仁君贤臣,一时被传为好故事。

[img]206837[/img]

这时,一件事突然打断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元四年,成德节使王承宗起兵叛乱。唐宪宗改变了他软弱的作风,决定用武力解决叛乱。于是他命令宦官吐突承瑞为处置使,前往成德征服叛军。

任命宦官为军队指挥官是前所未有的。唐宪宗的法令引起了许多朝臣的反对,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出乎意料的是,唐宪宗拒绝了白居易的建议。他坚持以吐突承瑞为指挥官。后来,朝臣们集体反对,唐宪宗将吐突承瑞改为安慰使,并派他人为指挥官。

伴君如伴虎,挂帅风暴后,唐宪宗对白居易严重不满,两人和谐关系被打破。

[img]206838[/img]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第一个月,元祯大臣被宦官殴打。唐宪宗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元祯降职,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作为元祯的好朋友,白居易毅然站出来为朋友说话。

虽然元祯的事情最终是“无果而终”,但事件发生后,唐宪宗对白居易越来越不满。后来,不知时事的白居易多次劝诫皇帝。唐宪宗无法忍受将白居易转移到东宫。

说白居易这个时候应该好好醒来,不要再提出建议了。然而,他天生诚实坦率,忠诚自己,仍然走自己的路。

不久,当时的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要求立即搜捕凶手,以雪国耻。

唐宪宗大手一挥,恭喜白居易,彻底离开首都,去基层——被贬为江表刺史。

被贬后,白居易更体贴人民。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据说白居易写完一首诗后,总是先给不识字的老妇人看。如果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他会修改它,直到他能让她理解。

白居易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妇人能解决”,在世界上广为人知。

六年武宗会昌(公元) 846 年 )8月14日,75岁的白居易病逝。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生是怎样的?为什么他的名声能在世界上出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生是怎样的?为什么他的名声能在世界上出名?

,,,,,,,,

  • 白居易晚年好女色:为了求新奇,十年内换了三批家姬
  •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官运亨通。不幸的是,他在道德品质上越来越暴露出一些缺点。 晚年,白居易沉迷于女性。据记载,白...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