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宰相魏征大家都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相关文章
公元643年,魏征病亡。唐太宗悲痛欲绝,亲自去魏征家吊唁,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高于一切的荣誉。太宗亲自选择了魏征的墓葬。在太宗文武大臣的墓葬中,魏征的墓葬离昭陵最近。李世民知道他迟早会埋在这里,最好靠近魏征。
[img]206313[/img]
李世民亲自为魏征墓碑写了一篇碑文。这是李世民一生中唯一一次这样做。但魏征死后不久,一切都发生了惊人的逆转。此前,唐太宗承诺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这时,他突然后悔下令退休。后来,他亲自下令摧毁魏征的墓碑,并给了魏征一个部长的头衔。悲剧结束了一段君臣美谈。背后发生了什么?
魏征犯了什么禁忌?
魏征频繁“面对面建议”,导致唐太宗心理叛逆。推翻魏征墓碑可能是李世民长期抑郁的情感宣泄。魏征不是李世民的人,而是李世民的长兄李建成的人。当时,李世民成为皇帝。魏征作为李建成的一所学校,应该被处决,但李世民认为自己有杰出的才能,敢于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李世民决定留下来任命他。
[img]206314[/img]
虽然直言不讳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自然会感到无聊。事实上,李世民并不特别喜欢魏征。魏征为自己的才华感到骄傲,并直截了当地提出建议。无论大小,他都冒着生命危险直接提出建议。他多次挑战皇权,使李世民的皇权消失。李世民多次想除掉他。但还有另一个意义,那就是,留住他可以反映皇帝的礼貌和下士,吸收更多的人才。
魏征犯欺君罪
魏征死前,他冒着生命危险向李世民强烈推荐侯君集。魏征死后,侯君集因参与造反而被斩首。因此,李世民怀疑魏征涉嫌合谋造反,对他产生了不好的感觉。
魏征活着的时候,因为太直率,得罪了很多高官。由于李世民的善良,很多高官不敢弹劾魏征。然而,魏征死后,许多高官共同弹劾魏征,有的甚至加油加醋,导致李世民讨厌魏征。
魏征挑战李世民的底线
此外,李世民还了解到,魏征生前将自己的文集整理出来,交给史官楚遂良记录在史书中。因此,唐太宗再次怀疑魏征故意赢得名誉,魏征的形象和性格在李世民心中崩溃。
[img]206315[/img]
对于李世民来说,当他需要魏征的时候,魏征是一面镜子,可以指出得失,给自己建议。然而,魏征主动在历史书中记录自己的言行,这让人们怀疑魏征忠诚的动机。也许魏征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后人更好地理解李世民是一代著名的国王。
然而,作为一个贵族,李世民永远不会这么认为,这也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榜样。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但给反派奸臣一个机会!
李世民摧毁了魏征墓碑。没过多久,李世民就因为一次失败。经过深刻的反思,他意识到自己的失败是他周围没有魏征的镜子。如果魏征建议,他可能不会失败。
因此,他下令为魏征重建墓碑,恢复名誉。李世民对魏征有着深刻的理解。有些东西可以磨平,比如文字,有些东西不能磨平,比如魏征。
不管碑石有多硬,总有一天会被破坏,但魏征的精神却活在人们的心中,有了这些字,就是一座丰碑,没有这些字,也是一座丰碑。
魏征死后,他被李世民摧毁了墓碑,被列为奸臣。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