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拂玉鞍,上马哭红颊。今天的汉宫人,明朝的胡地妾。唐代诗人李白一首五言绝句《王昭君》,写下了“昭君出塞”的悲伤和悲伤。1900多年前,西汉女子王昭君奉命出塞。她骑着马离开长安,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来到匈奴,嫁给了呼韩邪。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昭君出塞”的故事。人们感受到王昭君的奉献精神。正是她的奉献给西汉匈奴人民带来了长久的和平生活,促进了民族融合。以下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205283[/img]
《昭君出塞》的故事被改编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小说、电影、电视剧和其他艺术作品。在改编和创作过程中,人们添加了许多与事实不符的细节。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王昭君与呼韩邪结婚后的生活并不好。此外,在呼韩邪死后,他被迫按照匈奴的习俗与呼韩邪的儿子和孙子结婚。
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王昭君,南军归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出生于公元前54年。公元前38年,16岁的王昭君被选入宫廷,成为宫女。公元前3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第三次来到汉朝首都长安,见到汉元帝,尽其所能。当汉元帝高兴的时候,他给了他王昭君。
在一些民间传说中,王昭君自愿请行出塞。这与历史事实不符。王昭君是宫女,在宫廷里没有发言权。他怎么能控制皇帝的决定呢?事实上,当汉朝进入鼎盛时期时,匈奴日益衰落,四分五裂,其中南匈奴属于汉朝。呼韩邪单于自请为婿,汉元帝将王昭君赏赐给他,无非是为了满足他的愿望。这和赏金银珠宝没什么区别。
于是,在汉元帝的命令下,王昭君来到塞外,嫁给了呼韩邪,并被封为宁胡(王后)。今年,王昭君21岁。塞外的生活与中原大不相同。幸运的是,呼韩邪对她非常体贴。王昭君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为丈夫生了一个儿子。他被命名为伊屠智亚师,并被命名为右日王。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公元前31年,王昭君来到匈奴的第三年,呼韩邪因病去世,离开了王昭君。王昭君立即写信给西汉朝廷,希望他能回到中原。当时,汉元帝刚刚去世,继位的皇帝是汉成帝。汉成帝命令王昭君遵守匈奴的习俗。
[img]205284[/img]
匈奴的习俗是什么?事实证明,在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继婚制度一直保存着,即“父亲死了,妻子继母;兄弟死了,都取妻子”。根据这一制度,当父亲死后,母亲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当兄弟死后,嫂子由兄弟结婚。
呼韩邪单于的长子泰铢娄渠堂被命名为右贤王,并于公元前53年被送往西汉朝廷。因此,当呼韩邪单于死时,二子雕陶莫皋继承了王位,称为复株累单。复株累单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王位,还接受了父亲的王后王昭君。23岁的王昭君嫁给了复株累单于。
接下来,王昭君和复株一起生活了11年。在此期间,王昭君为丈夫生了两个女儿,分别被称为须卜排名和排名(排名意味着公主)。
复株累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主。虽然他只单身11年,但他做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事情,比如继续与西汉保持友好关系,在边塞地区开放贸易,这使得匈奴第一次用商品交易取代野蛮掠夺。然而,复株累单的寿命比他父亲短。他在公元前20年英年早逝,只活了37岁。
王昭君第二次丧夫时,年仅34岁。这时,王昭君早已断绝了回到中原的念头。她没有权利主宰自己的命运。复株累单死后,王位传给了呼韩邪单于的第三个儿子、复株累单于的弟弟和糜胥,称为搜谐若单于。王昭君当然是和王位一起传授的。于是,王昭君第三次嫁给了小舅子搜谐若单于,而不是呼韩邪单于的孙子。
一年后,公元前19年,王昭君去世,结束了35岁的短暂生命。王昭君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的儿子死于权力斗争。长女胡卜被王莽带回西汉为王太后服务,次女嫁给了王。
总的来说,王昭君来到匈奴后,一共结婚三次,分别嫁给了呼韩邪,以及他的次子和第三个儿子。
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按匈奴的风俗习惯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