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的教训,自东汉开国以来,光武帝和明帝都严格防范外戚干政。在第三任皇帝章帝时期,懂得正义的马太后树立了榜样,多次拒绝章帝对马氏兄弟的奖励,并在诏令中提到西汉时期的“田埂和窦婴宠”、由于“王氏五侯同日俱封”的恶果,也抑制了其它后宫族戚进入政坛。马太后去世后,随着窦皇后刚刚被封后不久的“宠爱特殊,专门修复后宫”,来自老外戚家族的窦氏家族在东汉王朝神奇复活。其中,窦皇后的哥哥窦宪在政治上迅速崛起,在能量和影响力上都远远超过了武帝时代的先驱窦婴。
根据叶凡的《后汉书·窦融列传》,窦宪兄弟姐妹的父亲是窦勋,祖父是窦穆,曾祖父是窦融。窦融的七代祖先是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他被称为尊文、景观和武三朝后宫。窦太后牢记“诸吕”外戚乱政的前车之覆,严格纪律窦广国,使他成为贤惠多才的“退让君子”,拒绝文帝封他,被司马迁载入史记。虽然窦太后死后,表哥的儿子窦婴闹得有点出格,但窦氏的外戚在西汉时期总体上还是帮忙不添乱,成了文景之治的良辅。在新莽代汉及其后来的乱世中,窦氏后代窦融重建功业,举河西之兵摧毁奎嚣,放弃割据,赢得光武帝刘秀的赏识,引用同宗(刘秀也以窦太后之子为先祖),与子女通婚。东汉初年,窦氏一门“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官邸第相望京邑,奴仆以千数”,尽管皇室、功臣都“莫与比”。窦融一生秉承祖窦广国谦退之德,但其子孙却多放纵不法。东汉第二任皇帝明帝继位后,窦氏多以罪惩罚,家道败落。在这样的背景下,窦宪一代成了窦氏孤儿。
说到窦氏东山再起:窦家有女初成长,偏是国色天香的容貌。初二(公元77年),刚继位一年的章帝选妃,窦宪的两个姐妹“都以选例入长乐宫”,她的才华让章帝和母后马太后深感满意。一年后,姐妹俩分别被任命为皇后和贵族;张帝爱屋及乌,窦家兄弟自然分得椒室之宠:弟弟窦宪很快成为虎心中郎将,统领皇家禁卫;弟弟窦都,黄门侍郎,近侍御前。张帝一朝,窦家兄弟“宠贵日盛”,不久就红得发紫,无论是王侯公主,还是前两位皇帝的外戚阴氏,马氏家族都“莫不畏惧”。就在这时,窦宪迎来了他在外戚生涯中的第一次起起落落——他“靠宫掖势头”而无所畏惧,甚至看上了张帝妹妹沁水公主的花园田,以“廉价”的名义买真抢。迫于威胁,公主不敢和他计较,但自己少壮强悍的皇帝哥哥为她做决定。章帝曾经经过公主园田,问陪伴他的窦宪这个花园是谁拥有的。窦宪犹豫了一下,不敢正面回答。后来,章帝终于找出了原因,召来窦宪大骂他。与赵高指鹿为马相比,他还指着窦宪的鼻子狠狠地说:大汉朝抛弃了你一个小窦宪,但就像抛弃了一只死老鼠!随后,这一事件成为著名的历史事件,经常被后人提及;这片位于洛阳以北济源的花园田也因此而闻名,简称“沁园”,成为历代公主私园的代名(字牌“沁园春”取决于此)。窦宪感到“恐惧”,妹妹窦皇后降低了她的穿着规格,“毁服深感谢”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平息了张皇帝的愤怒,窦宪回到了公主花园,几乎没有改变“虽然没有绳之以法,但也没有承担沉重的责任”的处理结果。
[img]126314[/img]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去世,年仅10岁的和帝继位,窦皇后被尊为太后临朝听政。窦氏兄弟跟随他们成为上国的叔叔,迎来了他们作为外戚参政的第二个春天:窦宪以侍中的身份掌管了朝廷的圣旨和秘密;窦杜接替了窦宪曾担任的虎贲中郎将军的职务;窦杜下面的两个弟弟窦景和窦旭也长大了,一起成为了常务。窦氏家族控制着朝廷的“亲要地”,窦宪任命的亲党也“内外协附”。此时,窦宪性格中傲慢而遥远的本能发作再次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早在明朝,他的父窦勋就因罪死于监狱。到章帝时,她的妹妹被立为皇后,为窦勋“平反”,并被封为爵位。现在窦宪大权在握,还是不能息此旧恨,还指示刺客杀死当年劾案的朝臣韩屈之子,以窦勋墓为首。更何况齐战王的儿子都乡侯刘畅多次来京,进入长乐宫,受到寡居窦太后的宠爱。窦宪怕他受宠,分了自己在宫中的权力,甚至派刺客到宫中警卫处刺死刘畅,并嫁给了刘畅的弟弟李侯刘刚。后来事情终于被发现,太后非常生气,把窦宪关在内宫。这一次,没有人再为他出面休息了。
所谓福祸相依,窦宪命运的第三个重大转折点也是实现他传奇功业的机遇:窦宪知道自己犯了死罪,于是“自求匈奴赎死”;恰逢南匈奴单于要求汉朝联兵抗击北匈奴。窦宪得到了这个机会,崇拜骑马将军领金印紫丝,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将军,点击了北军五校、十二县骑士、羌胡一干杂牌兵。元年(公元89年),窦宪的杂牌部队与北单在稽落山(今蒙古西南部)作战,竟然“大破之”。窦宪等利用“俘众崩溃,单于逃跑”的胜利奋勇追击,使北匈奴81部20多万人望风而降。窦宪、耿秉二将遂登上北出边塞三千里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命令随军的班固作铭文刻石勒功。之后,金微山决战决胜,“北单逃不知所在”,彻底解决了匈奴历时300年的问题。
窦宪获胜的班师还朝,不仅前罪尽除,而且窦氏兄弟都被加官封侯,在朝鲜占据要位的窦氏亲戚已达十余人。窦宪觉得自己“名气大盛”,表面上拒绝接受和帝的两次封侯,却在背后疯狂夺权:他“以耿奎、任尚为爪牙,邓叠、郭黄为心腹”。就连班固、傅毅等文人也被带进了他的幕府“以典文章”。与此同时,居于尚书台要位的郅寿、乐恢等人,因不听话“不听话”窦宪,被迫相继自杀。“由朝臣震慑,望风承旨”。至于窦家兄弟,在这个傲蛮大哥的带领下,他们都变得强横起来:窦的权力飙升,有了“举官”的人事权力,见皇帝“礼依三公”;窦景当上执金吾,窦迅当上光禄勋,也都有显赫的权位。窦景腐败程度最深,他“侵陵小人,强夺财物,篡夺罪人,妻略妇女”。商人闭塞,如避寇仇。有司畏懦,不敢举起。以至于妹妹窦太后真的看不见过去,便下令免除他的官员,只允许他以“特进”的身份进朝。但在这个时候,一切都太晚了。雄心勃勃的窦宪终于走上了叛乱的道路。他在永元四年内被彻底镇压。窦氏兄弟被迫自杀,除了窦旭从小受过良好教育,恶性较小。
叶凡在窦宪的“论”中提到,与卫青、霍去病率西汉强兵、耗大半国力多年征服匈奴的战绩相比,窦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羌胡边杂之师”决定了300年的胜负,功劳远胜前者。他名声不好的原因是他的错误掩盖了他的荣耀。从这个角度来看,“瑕疵”掩盖不了“瑜”是不确定的。虽然孔子在《礼记·聘义》中的原话是“瑕疵不掩瑜,玉不掩瑕,忠诚”,但当一些瑕疵触犯了人们心中的底线时,天秤座的公共理论将被重新设定。
东汉将军窦宪简介:击败匈奴,勒功燕然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