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汉初,刘邦建国后杀死了一批开国英雄。韩信、彭越、英布与其说是谋反而死,不如说是手握重兵,从项羽那里招募安来的叛军。如果刘邦不杀他们,刘邦就不敢死。
那么朱元璋呢?他的杀功臣比刘邦好。更不用说对手持重兵的叛军了,他不放心。就连和他一起拼命打江山心耿耿的兄弟们,也不放心说杀了就杀了。当皇权到达明朝时,中央集权已经发展到了极致。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
然而,无论如何,皇帝并不是一个杀人狂。他每次杀人都必须有理由。们来看看朱元璋杀胡美的原因。
[img]205229[/img]
胡美叛逆陈友谅,归朱元璋
胡美原名胡廷瑞,因为回避了朱元璋的字国瑞,不得不改名为胡美。
战争开始时,胡美加入了陈友谅集团,因其勇敢善良的战斗赢得了陈友谅的赞赏。胡美也做得很漂亮,并取得了许多奇怪的成就。陈友谅被任命为江西省首相,驻扎在南昌。
朱元璋征服陈友谅,征服江洲后,听说胡美手下兵强马壮,既有智慧又有勇气。这时,就是朱元璋用人的时候。他怎么能不想削弱对手,强化军事力量呢。于是,朱元璋谴责陈友谅兵营,说服胡美劝他归降朱元璋。
胡美既勇敢又勇敢。当然,她知道如何审时度势。但他担心朱元璋会遇到什么意外。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的方法,并向朱元璋提出了两个要求:
不要降低他的头衔。不要整理和打乱他的军队。这个第一个要求对朱元璋来说并不难,也是恰当合理的。但这第二篇文章戳到了朱元璋的弱点。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怀疑特别严重的主人。此外,他残忍而诚实。他不一定有好水果吃。
[img]205230[/img]
这个胡美竟然敢让朱元璋不动他的兵权!做什么?!难道你想拥兵自尊吗?这不是像韩信一样死去吗?后来的结果是,朱元璋成为皇帝后,真的杀了胡美。
胡美正式归降那天,场面非常欢乐隆重。朱元璋带领文武百官出席,胡美也主动上缴了陈友谅赐的丞相印。
胡美不辜负朱元璋的期望,为他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得到胡美的朱元璋,胡美跟随朱元璋攻占南昌,与徐达合作,获得淮东。
[img]205231[/img]
1636年,胡美先后攻下湖州、平江、无锡等地,因功被封为荣禄大夫。胡美奉命攻打福建,很快就平定了所有的福建。
这对既聪明又勇敢的胡梅并不难。他的士兵们是他亲密的生死兄弟。此外,他们在陈友谅手下卧底多年,对陈友谅的士兵和战略战术了如指掌。如何使用士兵和攻击都不是问题。
为了稳住和胡美,朱元璋死心塌地为他用,纳其长女为妃,胡美之女为朱元璋生皇子朱柏,一派繁荣景象。
战功显赫,胡美被封为临川侯。开国功臣、国丈、封侯、得丹书铁券,人生好不骄傲哦。
不幸的是,四年后,胡美被关进监狱后被赐死,胡美的另一个女婿也被判处死刑。
[img]205232[/img]
胡美真的是探女儿,惹杀人
胡梅被捕入狱,被赐死。朱元璋只说他未经许可进宫探望女儿,这违反了皇宫的禁忌。
也许胡梅认为自己是明朝的开国英雄和皇帝的岳父。她对皇帝很忠诚。进宫探望女儿是人之常情。她不需要向皇帝请示,皇帝也不会对自己做任何事。
但是,他错了,他真的错了。在皇帝面前,你越觉得皇帝不会杀了你,你就离死亡不远了。
想想看,胡美手里拿着自己的亲兵,身居侯位,是公公的外戚。他以为自己不会谋反。但朱元璋不会这么认为。如果胡美私下进宫养成习惯,如果他想谋反,那就不比别人容易了。
杀!朱元璋不会留下任何威胁他皇权的人。六年后,当朱元璋将胡美案归类为李善长案时,大明文武官员终于明白了胡美的死因。原来,军事力量、外戚和英雄都是胡美应该死的原因。
[img]205233[/img]
总结
胡美真的威胁到了皇权,导致了杀人的灾难。如果他知道如何成功地撤退,卸下盔甲回到田野,也许有一个富有的王子,一个繁荣的家庭。
和平一直没有将军,尤其是开国功臣。皇帝怎么能放心呢?曾国藩在这个问题上看得很清楚。国难来了,他被命令组织湘军消灭太平天国军。太平军一灭,曾国藩立即解散湘军,请清廷政府给他120颗心。
据说陪君如虎,一定要在皇帝面前如履薄冰,时刻带着敬畏之心。你越觉得不可能死,你就越应该小心离死亡不远。这也叫灯下黑。
作为朱元璋的岳父,胡美是朱元璋的岳父 朱元璋最后为什么要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