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诸葛亮掌权后,敢于流放李严 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动儿子?

大家好,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诸葛亮和李燕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一场大火烧尽了蜀汉的军队,刘备病入膏肓。”

[img]202826[/img]

刘备临终前,找谁托孤成了最重要的问题。托孤诸葛亮是肯定的。作为蜀汉的宰相和荆州的代表,让诸葛亮处理自己背后的事情是完美的。然而,刘备也明白,虽然诸葛亮是忠诚的,但他不能完全相信。临终前,刘备让刘禅认出诸葛亮是亚父,甚至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不是明主,他可以取而代之。一方面是为了安抚荆州军心,另一方面是为了考验诸葛亮的忠诚。诸葛亮虽然表达了忠诚,但刘备还是不放心,于是又有了一个托孤大臣,也是诸葛亮朝廷的敌人,那就是李燕。

[img]202827[/img]

作为益州的代表,李燕经常与诸葛亮意见不一致。刘备死后,李燕多次反对诸葛亮北伐,但宰相家族占主导地位,刘禅无法面对面阻止诸葛亮义子的关系。书中记载“九年春,祁山亮军,督促运事”。所谓平,就是李燕。

[img]202828[/img]

也就是说,李燕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担任后勤部长。他的职责有多重要?最大的责任之一是给诸葛亮送粮草,但多年来,北伐掏空了蜀国的国力。如果诸葛亮再次被允许北伐,蜀国甚至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当然,这是李燕的想法。所以他故意讨厌运粮的时期,但电视剧中的变化是李燕的侄子运粮。但事实上,李燕和诸葛亮并不和谐,故意这样做,李燕这一举动直接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只能撤回蜀中。但此时此刻,李燕的神操作来了,那就是反客为主。显然,他故意推迟了粮食运输期,但他有几次机会弹劾诸葛亮,随意退出军队。他没有认真对待蜀国的国力。然而,此时此刻,李燕的儿子李峰跳了出来,与诸葛亮团结一致,甚至找到了李燕延误军粮的信件。现在他被盗了,李燕无话可说。

[img]202829[/img]

书中记载“平辞贫穷,首先感谢罪恶,但废平为民”。就这样,李燕被流放了。然而,正如前面所说,李燕的地位并不低,这可以说是整个益州的核心。然而,这么多年来,李燕一直在与诸葛亮作斗争,诸葛亮自然不能再给李燕机会了。然而,益州的人民不能失去。这就是刘备临终前支持诸葛亮和李燕的原因。一个是巩固荆州,另一个是巩固益州。

[img]202830[/img]

李燕的儿子李丰是最好的候选人。首先,李严这件事说大不小,说小不小,但不到涉及九族的地步,李丰相安无事。为了稳定益州人民的心,自然需要当地土著人,这可以让益州人民完全放心,刘备明白,诸葛亮也明白,所以移动李燕绝对不能移动李丰,李丰和诸葛亮的观点是一致的,诚实坦率,不像他的父亲喜欢玩阴谋。

[img]202831[/img]

刘备临终前的一个举动也证明了李燕的家人无法移动,也就是说,他把军事权力交给了李燕。事实上,这意味着李燕可以保护刘禅顺利到位。有了李燕的军事权力,刘禅可以顺利地将权力过渡到自己的一边。李燕和诸葛亮相互约束,也确保了刘禅地位的稳定。如果一个家庭占主导地位,加上这个人的坏心,十有八九会引起内乱,蜀国的灭亡也不会太远。

[img]202832[/img]

就这样,作为一名新的大都督,李峰用它来稳定益州的人民心。诸葛亮也遵循刘备的战略,用土著人安抚益州人民的心,这也是诸葛亮在李燕犯了如此重大的错误后使用儿子的最大原因。诸葛亮还是要北伐,只有后方稳定,才能毫无顾忌地伐魏。李燕死后,诸葛亮并没有像刘备担心的那样垄断权力,甚至取代刘禅。相反,他一直没有忘记复兴汉朝的承诺。如果刘备还活着,他看到这一幕就会脸红。


诸葛亮掌权后,敢于流放李严 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动儿子?诸葛亮掌权后,敢于流放李严 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动儿子?

,,

  • 解密:诸葛亮策划了小乔和曹操的绯闻?
  • “东风不和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这首诗只是一个假设,东风终于和周郎便,三国时期的大美大乔小乔。它没有被曹操锁...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