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绍圣绍述?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神宗去世后,即位的赵旭年才十岁,是宋哲宗,祖母高太后垂幕听政。高太后出身将军,曾祖是高琼将军,曾祖是曹彬
高太后一直对神宗朝时期的西丰新法持否定态度,但后宫不能干政,所以她什么也没做
临朝听政后,反对新法的一派逐渐被重新启用,司马光和吕公被重新召回。新法被废除,变法派的大臣基本都被赶出了法庭。历史上说元佑变了
在此期间,宋哲宗没有发言权。高太后是元佑更化的核心人物。元佑老臣只有她马首是瞻,不把宋哲宗放在眼里。
即使是宋哲宗说的话,他们也认为皇帝只是很小,被忽视了。在高太后的阴影下,宋哲宗非常沮丧,对高太后和元佑大臣充满怨恨
[img]201748[/img]
有一次,高太后问他:“那些大臣玩事,你怎么想,为什么不说呢?”哲宗回答说:“娘娘已经处分了,还让我说什么?”
内心的不满已经到了极致,是宋哲宗在高太后去世后亲政,追述高太后垂幕时,更有“我只见臀背”之语,发泄对高太后的不满
甚至后来,我也准备以高太后曾经计划立子不立孙,追废高太后。在生母的苦劝下,我终于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政治上,宋哲宗亲政后,曾经的元佑老臣自然不能容忍他们。宋哲宗准备继承父亲的志向,效新法,推进改革,召回一批变法派老臣
改元佑九年为绍圣元年,绍圣意味着继承祖先的志向,不是宋哲宗有多想改变,而是元佑老臣有多不喜欢,他有多喜欢
元佑年间,张敦因争取新法不能废除而被罢免出京。哲宗亲政后,很快就被重用,入朝拜相相
入相时,他声称:“司马光奸邪,急办”,张敦和他的人也抱着党同伐异秋后算账的态度,推行哲宗绍圣政治
即使有人告诉他,熙宁可能不全是,元佑可能不全是,但他听不进去。引用蔡边、林希等一批支持变法的人,占据重要地位,开始报复元佑大臣
宋哲宗原本是一位非常情绪化的君主。在元佑时期,他被元佑的老大臣排除在外。此时,他自然大力支持张敦等人的做法。在君臣的联合下,朝廷官员进行了大轮换
绍圣元年5月,张敦开列元佑年间,将西北米脂等四寨放弃给西夏大臣。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是一个人,他们被指控“邪恶和邪恶”
6月,新法支持者蔡确的吕大防和刘志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再次被贬
[img]201749[/img]
年底,蔡边等人以《神宗实录》诽谤熙宁新法为由,向哲宗书写。哲宗严惩了吕大防、范祖禹、赵彦若、黄庭坚等。
二年八月绍圣 ,哲宗甚至下令吕大防等几十个人永不叙用。年底,元佑章疏再次被清查,一条漏网的鱼也没有错过。
元佑时期的老臣,无论死活,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活着的人越贬越远。即使他们死了,他们也被追捕给官员和美丽的死亡
司马光和吕公不仅追求礼官和死后的头衔,还追求哲宗亲笔为他们写的名额。张敦和其他人要求挖掘他们的坟墓,劈棺材
有人写这本书不是圣德之事,宋哲宗也觉得没有意义,所以他放弃了
元佑年间,那些坚守大臣,对变法派有多苛刻,对宋哲宗有多鄙视,现在回去有多惨烈
所谓以恢复新法为号召的绍圣绍述,本质上只恢复了元丰年间实施的规定。熙宁新法注重发展和生产的内容被阉割。他们都关注如何打击元佑年间的老大臣
这场看似新旧党派之间的斗争,其实是宋哲宗及其大臣对元佑年间那些大臣的报复。一个故事可以清楚地解释这一点
在元佑大臣眼里,只有太后没有哲宗。当时的执政大臣苏颂看到了这一点,有些担心:“皇帝是个大人物,谁会责怪他?”
[img]201750[/img]
因此,苏颂每次向高太后请示后,都会向哲宗报告。因此,当有人准备弹劾他时,哲宗站出来保护他,说苏颂知道君臣的意义
绍圣绍述的这种折腾,使得北宋后期积重难返的政治雪上加霜,直接导致“善类空,国事乱,宗社以倾”
绍述结束后,新党在军事上对西夏采取了强硬政策,沿着各种道路建造了数千英里的防御工事,但取得了胜利
元富元年平夏城之战,打败敌人30万,是宋夏战争中罕见的胜利。它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迫使西夏寻求和平。然而,军费的巨大支出使已经萧条的财政更加糟糕
北宋灭亡,虽然有外敌因素,但自身内政也已衰落,元佑一次折腾,绍圣更是一次大折腾,至此,北宋内忧外患开始出现
绍圣绍述是什么?宋哲宗亲政后有什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