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萧太后,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杰出的女政治家,那一定是萧绰萧太后。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契丹)国,开创了契丹一族在发展史上的浓厚贡献。真正把辽国推向极致的是萧绰萧太后。
从贵女到皇后,再到太后
萧太后的小字是燕燕,汉名叫绰。她出生于公元953年,即辽应三年。萧太后的父亲萧思温是辽国北枢密院的使节,也是北府的首相。她的母亲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公主吕不古。萧太后出生时是个女孩。
17岁时,萧太后被辽景宗耶律贤列为贵妃,随后被列为皇后。根据文献和考古文字记载,辽人早婚很常见。13、14岁结婚的女性并不少见。17岁时,萧燕燕嫁入宫中,晚婚。然而,她只在这个年龄进入后宫,减少了争权夺利的时间,让萧太后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成长。
[img]200356[/img]
辽景宗从小就害怕,身体往往不好。他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当时,辽朝的内部奖励政治事务和外部军事征服基本上都是由萧皇后决定的。在保宁八年(公元976年),辽景宗进行了改革,并要求史官今后记录萧皇后的言行,这应该相当于皇帝的一般记录,萧皇后可以用“我”这个词。萧皇后实际上已经成为辽国的实际掌权者,和辽景宗是“二圣”,辽人也把萧皇后当皇帝。当然,萧皇后肯定不会篡夺王位,只是代表皇权。此外,萧皇后的能力有目共睹,导致辽国蓬勃发展,这也是辽国会全国支持萧皇后的原因。
辽景宗去世后,辽圣宗耶律隆绪年轻即位。当时,他只有12岁。萧皇后奉遗诏协助幼主。萧皇后任命耶律斜云和韩德让分别为北方和南方的密院使者,并要求韩德让掌管宫卫禁军,并派耶律休哥领导南方军队,从而开始了自己的历史舞台。
统和元年(公元983年)6月,萧皇后被尊为承天皇太后。同年7月1日,萧太后正式临朝听政,开始了辽朝历史上著名的承天皇后摄政时期。
众议促使签署“禅渊之盟”
辽景宗时期,宋朝度过了建国最弱的时期。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带领下,它变得强大起来,摧毁了南唐。辽国上层人士研究了汉族文化,了解了中原王朝的特点。汉族曾经拥有的任何地方都将被称为故土,强大的宋朝将进行统一战争。在这种情况下,辽景宗时期已经开始进行战略转移。辽宋之间的力量对比实际上处于大致平衡状态,从与江南、北汉对抗中原的原始联合转变为固守幽蓟。
[img]200357[/img]
在萧太后的带领下,辽国也在不断增强国力,扩大了辽政权对周边政权的影响。于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宋军分三条路进攻辽,辽战胜北宋北伐。出于战略考虑和巩固政权的需要,萧太后决定转防为攻。
统和22年(公元1004年),萧太后和辽圣宗亲带领军队南下攻打大宋。不久,辽先后攻占遂城、望都、祁州、定州、颍州等地,兵临禅州城下。然而,由于他们对宋军实力的估计不足,他们屡遭失败,将军们倒下,士气受挫。此外,大宋也处于鼎盛时期,很难一战而下。辽宋签署了停战条约“禅渊之盟”。
宋辽结束了双方无休止的战争,创造了几十年的和平阶段,为辽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宋辽正式成为兄弟之邦,宋辽之间设立了争议。辽国可以从宋代购买茶叶和粮食,而宋代可以从契丹购买北珠和马匹。
萧太后的治国
在辽国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国家政策非常成功,这也是辽国强大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辽人治辽人,汉人治汉人。
汉人在辽国的实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蓟州玉田韩氏是最具代表性的家族之一。其中,韩志古因主持当时契丹法律制度的制定而得到重用。韩志古的孩子们已经进入了他们的仕途,他们的孩子们与后来的萧氏通婚,韩氏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当韩志古的孙子韩德让步时,韩的地位达到了顶峰。韩德让他曾经是南院的枢密使,并协助萧太后的主政。后来,萧太后也给了他北院的枢密使的头衔。这样,韩德就把辽国的军政大权融为一体。
[img]200358[/img]
萧太后提高了韩德的地位,一是巩固了自己的地位需求,二是为了辽国的强大需求。辽国的辽人虽然武力比汉人高,但其他方面都不如汉人,比如冶炼、耕作、文化等。辽国要想真正有强大的国力,光靠军事是不可能的,必须提高综合国力,这也是萧太后提拔韩德的原因。
统和22年(公元1004年),萧太后给了韩德一个姓耶律、封晋王的名字,并肯定了他是皇室。从此,韩汉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成为契丹贵族中的一员。
萧太后死后,她被埋在医巫庐山。辽圣宗对韩氏的信任没有改变。她给了韩德一个名字,一个住宅和一个埋葬的地方。后来,韩德让辽圣宗东伐高丽,回到老师身边重病。辽圣宗和皇后甚至亲自服用汤药。韩德死后,辽圣宗和皇后、诸王、公主和大臣都制服了葬礼。他的葬礼遵循萧太后的规格。灵车启动时,辽圣宗亲自拉着灵车哭了起来。最后,韩德让被埋在萧太后墓旁。
历史上真正把辽国推向巅峰的女人,辽国太后萧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