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殷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东晋时期,有一位非常沮丧的将军。他不想当官。他隐居了近十年,但被朝廷拒绝当官。他别无选择,只能从命。后来,这个人想有所作为,奉命北伐,但他多次被打败。但他并没有被敌人打败,而是被将军叛变。他被自己的人打败了。后来,朝廷的政敌弹劾了他,他被贬为平民。这个人是东晋大臣尹浩。
尹浩出生于公元303年,字深源,陈县长平县(今河南西华县)人,豫章太守,光禄勋殷羡之子。殷浩见识度量清明高远,年轻时就有名气,特别精通玄理,和叔叔殷融都很爱《老子》、《易经》。因此,殷浩非常崇尚道家思想,不屑于权力、名誉和利益。有人曾问殷浩:“要当官,梦见棺材,要发财,梦见大粪,这是为什么?尹浩回答说:“官本是臭腐之物,要当官,梦见死尸;钱本是粪土,要发财,梦见粪便。"当时的人们把他的这句话当成了至理名言。
[img]198721[/img]
东晋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征召尹浩为官,他拒绝就职。后来,征西将军余亮征召他为记室参军,多次晋升为司徒左长史。安西将军余毅又请司马了。后来,他被任命为侍中和安西军司。尹浩说他病了,没有工作。他隐居荒山近十年。后来,王蒙和谢尚来拜访尹浩。余毅写信说服尹浩以国家正义重新成为官员。尹浩坚持不出山。
建元第一年(343年)至永和第二年(346年),于冰兄弟和何充相继去世。晋元帝司马瑞之子司马玉(后来晋简文帝)当时是会稽之王,以皇叔的身份入朝执政。永和第二年(346年)3月,魏将军楚楚推荐尹浩,尹浩被任命为建武将军和扬州刺史。尹浩辞职,给司马玉写信。陈明愿意。
司马昱回答说:“国家正当危难,衰落已经到了极点。幸运的是,有时候有才华,所以没有必要寻找隐居的圣贤。足下见识广博,才思练达,为国所用,足以经邦济世。若再存谦让之心,一心孤行,我担心天下大事从此就要结束了。如今,国家衰落,朝纲不振。一旦亡国,恐怕就没有地方埋葬了。因此,足下去留关系到时代的兴废,时代的兴废关系到国家的生存。足下长思静算,就能鉴别得失。希望足下废弃隐居之心,遵循大家的愿望。尹浩一再辞让,从三月到七月,终于没办法了,才接受了征召。
[img]198722[/img]
尹浩被司马昱重用,其重要目的是钳制桓温。永和三年(347年),安西将军桓温消灭成汉政权,所以桓温的威望和势力都很强大,但与此同时,朝廷也怕他。司马昱视殷浩为心腹之臣,于是殷浩和桓温互相猜疑,互相不和。此时恰逢殷浩父亲殷羡病故,殷浩离职守孝。朝廷命蔡谟代管扬州,等待殷浩。殷浩服丧期满,朝廷征召他担任尚书仆,但他没有就职。仍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参加朝政。
永和五年(349年),赵皇帝石虎去世后,赵立即因诸子夺位而陷入混乱。东晋朝廷决定利用赵大乱收复中原和关中地区,统一全国。永和六年(350年),尹浩被任命为中国将军。尹浩接受任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
另一方面,桓温也参加了北伐,但没有回复。桓温知道朝廷想和尹浩竞争,非常怨恨,所以在永和7年12月11日(352年1月13日)上表后,他带领约5万名士兵东下武昌。这一举动让朝廷非常害怕。
在关键时刻,殷浩竟然胆小,打算离开避桓温,但被王彪劝阻。
[img]198723[/img]
殷浩上表北伐八年(352年),进攻许昌、洛阳。当时殷浩手下有一个叫张遇的降将。尹浩到达许昌时,由于部下安西将军谢尚未安抚好张遇,张遇再次叛变。张遇占领许昌,并派兵进入洛阳和进攻晋军所在的仓垣,这也阻碍了殷浩的行军。谢尚不得不和另一名降将姚襄一起进攻张遇,但谢尚大败,退回淮南。尹浩知道谢尚兵败后也退休了,并驻扎在寿阳。北伐第一次失败。
永和九年(353年)冬天,尹浩再次北伐。他率领7万大军,命令姚襄为前锋。冠军将军刘洽守卫鹿台,建武将军刘迅守卫仓垣,并要求解除他在扬州刺史的职务。后来前锋姚襄半途而废,进攻尹浩。尹浩军大败,士兵损失万余人。尹浩放弃了他的行李,逃跑了。他的第二代北方代表失败了。
殷浩两次北伐失败,第一次是张遇叛变,第二次是姚襄叛变,但北伐真正敌人的影子没有看到。殷浩非常沮丧。后来桓温弹劾殷浩,殷浩被朝廷废为普通人,迁居信安,直到公元356年53岁去世。
殷浩的一生有多委屈?被驳斥为官,失败后被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