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人物,从“织席贩履”到“蜀汉开国皇帝”,可以说经历了无数艰辛。尤其是前期的刘备,无论是袁绍、曹操、刘表、陶谦,三国各界的英雄都投靠了一段时间,可见刘备的前期生涯并不容易。当然,刘备的能力是如此的开放,除了他的“皇叔”身份,他的赤胆忠诚也受到了世界的赞扬。他曾因输给曹操而逃往江陵,还带上了城里的人们可见一斑。
[img]198521[/img]
刘备一生以“仁义”为名,以“扶汉兴刘”为终身目标。然而,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他对诸葛亮说:“如果他不才华横溢,你可以自己拿”。
所以问题来了。众所周知,古代皇帝是继承制,对血脉极其重要。刘备、汉献帝刘协、汉少帝刘辩都叫“刘”。诸葛亮当皇帝怎么了?此外,刘备一直以“扶汉兴刘”为目标。如果诸葛亮是皇帝,难道他不完全否认自己争夺世界和安邦定国的动机吗?刘备这样做可能真的是“无奈之举”。
[img]198522[/img]
@ 关羽失去荆州后,蜀国的情况并不乐观。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说: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最后取世界。然而,第一步已经消失了,下一步就不会太顺利了。此外,曹操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不知道荆州有多重要?因此,一旦荆州丢失,即使诸葛亮也很难赢得它。
[img]198523[/img]
@ 刘备很清楚刘禅的情况。无论他是否被允许成为皇帝,他仍然依赖诸葛亮来发展蜀国。如果刘禅真的被允许“掌权”,蜀国的灭亡迟早会发生。“你可以自己接受”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刘备让诸葛亮控制蜀国一切的“圣旨”。想想看,即使是刘禅的王位也可以被取代,更不用说让诸葛亮掌权了?
[img]198524[/img]
第三,有人认为这个“刘”不是指有皇族血脉的“刘氏族”,而是把“大汉族”作为正统的大汉子民。在刘备眼里,曹丕已经废汉自力更生了。在此之前,为了对抗刘备的复仇大军,东吴也降级了曹丕。如果蜀国灭亡,大汉就真的消失了。
@ 那就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完全信任。刘备在临终遗言中也提到:
我死后,汝兄弟的父事丞相,令卿和丞相一起工作。
大意是让刘禅像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和诸葛亮一起处理国家大事。
[img]198525[/img]
不难看出,刘备真的希望诸葛亮好好教刘禅,但如果刘禅真的很失望,他就不能看着他摧毁他的国家。这也表明,在刘备看来,他的儿子很重要,但在汉朝正统面前,后者显然更重要。
刘备托孤时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真的愿意自己打下江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