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南宋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没有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没有恢复之臣;宁宗朝既没有恢复之君,也没有恢复之臣。这是恰到好处的。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即使发动是战争,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后果只能覆师折将,死国衰。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自古以来,和戎就有大权,未闻信首可按边。生物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
[img]196314[/img]
这首诗充满了这种悲伤、愤怒和不满。事实上,自孝宗朝以来,南宋承平日久,投降派势力逐渐壮大。到了宁宗时期,虽然韩愈以权相的身份压制了投降派势力,致力于北伐,但他希望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最后,不仅北伐失败,韩愈自己也成为政治斗争的受害者。
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要说北伐不成功,就要从北伐的发起者韩愈开始。
韩(1152-1207),字节夫,是北宋著名大臣韩琦的曾孙。韩家三代人都嫁给了皇室,几代人都是皇室亲戚。孝宗末年,他以父阴官到知阁门事,汝州防御使。
[img]196315[/img]
孝宗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太上皇高宗的威胁。高宗去世后,他也是一位年至花甲的老人,失去了恢复的信心。因此,在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传位于“英武类己”的王子赵敦,是宋光宗。出乎意料的是,赵敦是一个严格的妻子,害怕女王李凤娘。在嫉妒女王的压迫下,他不仅失去了宠物妃黄贵妃,而且很容易疏远与太上皇孝宗的关系。在煎熬下,光宗行事有些疯狂,朝政也越来越混乱。绍熙五年(1194)五月,宋孝宗病重,但受李皇后挑衅的宋光宗拒绝前往孝宗住所重华宫。六月,宋孝宗在遗憾和孤独中病逝,光宗以自己生病为由拒绝主持孝宗的葬礼。
消息传来,朝野惊恐。大臣们对策划政变感到不满,迫使光宗禅位,将皇子嘉王赵扩为帝。第一个是宗室,时任知枢密院事的赵汝愚。此时,我们必须得到太后吴的支持。作为一个外戚,与内廷关系密切的韩愈进入了赵汝愚的视野(韩愈的父亲是太后吴的姐夫,他也是赵扩妻子韩的叔叔)。太皇太后在韩愈的努力下,终于同意下诏。
[img]196316[/img]
7月初五,太皇太后下诏宣布光宗内禅,嘉王赵扩在孝宗灵面前披上黄袍,即位称帝,为宋宁宗。
宋光宗赵敦到底做了什么?太皇太后下诏宣布让他内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