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宰相诸葛亮为帮助汉朝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对曹魏发动的五场战争。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县(天水县、南安县、安定县),先得后失。在斜谷设疑兵,自己率军攻祁山。张合大破马苏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与魏军僵持了100多天,因为未能成功抢占北原。秋天,诸葛亮去世,汉军返回汉中,诸葛北伐结束。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img]196154[/img]
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几次北伐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蜀汉首相诸葛亮只能坚持,不仅是他帮助汉朝的愿望,而且由于刘备的期望,这一期望一直伴随着他到最后一次北伐,最终死于54岁的原军队。所以,问题来了,诸葛亮知道蜀汉的国力不如曹魏,为什么要北伐中原五次?关羽大意失去荆州与夷陵之战后,蜀汉只有益州,却要与占据世界大部分州县的曹魏作战。@ 支持诸葛亮继续前进的动力是什么?
一、蜀汉以汉朝正统自居,必须讨伐篡夺东汉王朝的曹魏
@ 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桂毛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士兵。13日(11月25日,乙毛日),汉献帝正式禅宗,曹丕三次上书辞让。29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被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罗阳为洛阳,赦天下。黄初元年11月初一(220年12月13日,桂酉日),以河内郡山阳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在曹丕看来,他的皇帝地位是汉献帝刘协禅让的,也就是说,曹魏取代东汉是正义的。
然而,刘备自然不承认这种情况。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在成都称帝,国名“汉”,年名“章武”。虽然我们后来经常称之为蜀汉,但蜀汉的国名只有“汉”,没有“蜀”。在刘备看来,他是汉朝的后裔,他建立的王朝自然继承了西汉和东汉的正统。就曹丕而言,自然是刘备心目中的乱臣贼子,大家都得到了惩罚。
因此,刘备去世后,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不得不扛起匡扶汉朝的旗帜,与篡夺汉朝的曹魏竞争。换句话说,如果蜀汉放弃北伐,甚至与曹魏交谈,这无疑违背了蜀汉的创立宗旨,使蜀汉从此分崩离析。在此基础上,蜀汉自居汉朝正统,必须讨伐篡夺东汉王朝的曹魏。通过对曹魏的不断攻击,也有助于增强蜀汉内部的凝聚力,团结蜀汉内部的各种力量,从而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诸葛亮北伐中原,打算阻挠北伐的李燕,虽然是刘备留下的托孤大臣,但仍被诸葛亮等人弹劾,被废为平民,最终郁郁寡欢。
二、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的恩情,完成了刘备光复汉朝的遗愿
东汉末年,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遭失败,先后依附公孙赞、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经过不懈努力,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先后夺得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然后关羽被东吴伤害了。刘备不听大臣们的劝阻,坚持要对吴国发动战争。结果,他击败了夷陵。最后,张武在白帝城死了三年(223年)。他终年63岁。他死于昭烈皇帝的头衔,寺庙的头衔是烈祖,埋葬了惠陵。对刘备来说,在流离失所的一生中,坚持不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帮助汉朝的目标。正是这个目标让刘备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没有放弃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前,虽然有一定的名气,但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大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就刘备而言,对诸葛亮的充分信任无疑为诸葛亮展示才华奠定了基础。尤其是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更愿意把蜀汉交给诸葛亮,授予他取而代之的权力。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好意,这使得诸葛亮愿意以卵击石,尽最大努力实现刘备的遗愿。
[img]196155[/img]
三、诸葛亮不攻曹魏,蜀汉必亡
自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以来,他对蜀国采取了据守要塞,大力恢复了魏国的实力。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汉魏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一旦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在此背景下,诸葛亮只能离开蜀国,占领雍州和凉州。一方面,他可以得到秦川的马,在组织骑兵和作战时有迂回的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骑兵力量。对蜀汉来说,山险无疑是一道天然屏障。
当然,这是相对的。曹魏进不去,蜀汉也杀不了。如果长期留在益州,蜀汉不仅会面临资源增长瓶颈的问题,还会面临人才萎缩的困境。@ 诸葛亮必须激怒强大的曹魏。只有占领曹魏的领土,获得对方的人口和人才,蜀汉才能变得强大,缩小与曹魏的差距,增加帮助汉朝的可能性。
四、北伐中原也在转移蜀汉内部的矛盾
@ 蜀汉是刘备依靠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在蜀国建立的势力。除荆州一派外,蜀汉内还有益州本土派、东州派等势力。三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并不明显,因为蜀汉初期有荆州和益州。但自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以来。荆州集团经历了失去荆州、败夷陵、重伤老人(关羽、张飞、黄忠、马良、麋竺等)。),无法继续压制强大的益州当地士族,必须与李燕所在的东州派合作。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托孤时,他任命诸葛亮和李燕,将益州当地士族排除在外。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自公元228年以来,蜀汉宰相诸葛亮发动北伐,将蜀汉内部矛盾转移到曹魏外部矛盾。荆州、东州、益州三大集团的矛盾一旦打下雍州、凉州,就会大大缩小。而且,这也能给蜀汉一个赢得中原的机会。一般来说,由于上述原因,诸葛亮仍然选择与曹魏作战,曹魏的整体实力是蜀汉的几倍。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诸葛亮北伐中原五次,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