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的恩怨吗?不知道没关系,告诉你。
一个男婴出生在北宋天禧三年(1019)冬苏水乡,这个人就是司马光。司马光从小聪明,诗文无处不在,堪称奇才,曾机智地砸了一口水缸救出小伙伴,而名震北京洛阳。他出生的第二年也是冬天。临川天下雪,王家的第三个儿子王安石出生了。王安石从小就很聪明,喜欢读书,永远不会忘记写作。不得不说,宋代,尤其是宋仁宗,堪称古代文化的巅峰,各种著名作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影响深远。
在古代,入仕是所有有志之士的必经之路,文人也在入仕出仕之间起起落落,寻找自己的志向。仁宗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去北京汇报工作。他满怀信心地写了一本书来解释变化,但宋仁宗没有采纳。此外,王安石诚实坦率,在朝鲜冒犯了许多权贵,厌倦了应对,逐渐对朝廷大事失去信心。母亲去世时,他干脆辞职回家守孝。
[img]195971[/img]
直到宋神宗在治平四年(1067年)继位,西夏和辽国才让大宋朝难以忍受。宋神宗想改变现状。当他知道王安石已经去世时,他渴望人才。他亲自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让他回到北京,然后王安石回到北京上任。
同时,司马光也被重用。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的司马光,以积极生活的态度,甚至在书中陈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大致以人才、礼治、仁政、信义为安邦治国的根本措施。然而,这与当时王安石主张的变化不同,因此他们的斗争也从这里开始。
王安石和司马光政见大相径庭,经常针锋相对。王安石主张改革,司马光主张无为而治。面对当时大宋帝国财政的尴尬,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对于现有制度,王安石认为应对制度是“手术”,而司马光则认为“非人”是用人问题,而不是制度问题。换句话说,即使你改变了制度,如果用人问题不解决,你仍然会白白忙碌。
对于司马光的这些意见,固执的王安石显然是不认真对待的。在王安石眼里,“节流”节省了那两笔小钱。只要有“善于理财”的人,为什么国家担心没钱用?通过制度改革,司马光表示无法理解。蛋糕太大了,“官员”切得更多,“人民”就更少了。面对宋朝的情况,他们经常在法庭上互相针锋相对,互不留情。其他大臣早已司空见惯。于是王安石后来感叹自变法以来“司马光一直说变法不可行”。
[img]195972[/img]
他们不仅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而且在生活中也固执得出奇的一致。王安石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吴。在古代,男人有三个妻子和四个妾是正常的,但这也是一种展示自己地位的方式。于是他的妻子吴在家里给王安石买了一个妾。王安石回家后很惊讶,所以他问那个女人在哪里做什么。原来这个女人是一个官员的妻子,丈夫运送米粮遇到事故米粮沉没,但只能破产来填补损失,但还不够卖妻子偿还债务。听完后,王安石立即把人送回了官员。
巧合的是,王安石辞去了妾,然后司马光顾了他的妻子。当司马光被判刑时,他的妻子不能生育,所以她的妻子给了他一个妾。虽然司马光接受了,但他也视而不见,所以他的妻子叫他的妾去司马光的研究。当妾来到司马光的研究时,司马光吓了一跳,喊着把妾赶走了。这两位首相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奇怪的人物”啊!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文人总是唱歌唱诗,王安石和司马光从不喝酒,才能在处理政治事务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两个坦率的人在法庭上做“敌人”,但他们在法庭下做“朋友”。排名“嘉佑四友”的两个人经常一起出去玩。“他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在僧侣和车间,经常整天宴会”。他们的关系非常好,他们对自己的文学才能并不吝啬。他们可以说是互相欣赏。他们互相欣赏,为君子之交。在世事变化中保持初心。
回到变法的话题,宋神宗终于支持了王安石的变法,两人的斗争也以王安石的变法开始结束。王安石掌权。皇帝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称司马光为“国家栋梁”,对他的性格、能力和文学造诣给予了高度评价。就这样,司马光虽然失去了皇帝的重用,但并没有陷入大权旁落的悲惨境地。在政治观点不同、难以一致的情况下,司马光也能从容“退江湖之远”。
,实属难得!
[img]195973[/img]
元佑元年(1086)就是所谓的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王安石大力推行“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减兵并营”等改革不仅触动了皇室贵族的利益,也引起了地方官员的强烈不满。皇帝最初信任王安石,但三人变成了老虎。在压力下,他们终于失去了耐心,当地免职,不得不再次任命司马光为首相。结果,这种变化只是昙花一现。墙倒人推,破鼓万人打。王安石一被罢官,许多人跳出来向皇帝起诉他的黑状。皇帝听信诽谤,要治王安石罪,征求司马光的意见。也许很多人认为王安石伤害了司马光,失去了官员。现在皇帝要治他的罪,是落井下石的好时机。但他真诚地告诉皇帝:王安石嫉恶如仇,忠心耿耿,有君子之风,陛下不能听信诽谤。听了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皇帝欣慰不已!
借用孔子说的话,君子和而不同。王安石心怀家国,抛弃自己,一生只为宋朝的强大而改变,令人钦佩。作为一名政治家,司马光以勤奋、一丝不苟的精神编写了史书,这是史家的绝唱,受到了世界的广泛赞誉。以自己的方式,他们在历史上前进的车轮上留下了沉重的色彩,在敌人和朋友之间,也可能成为彼此不可或缺的人。
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有什么恩怨,以至于会打得这么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