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一代名相劝臣魏征最后的结局这么惨?

贞观十七年,原本答应在魏征临终前将女儿新城公主嫁给魏征之子魏叔玉的唐太宗,突然下令取消婚姻,推倒了自己写给魏征的墓碑。有人甚至建议开棺杀死魏征,这是极其可怕的。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唐太宗李世民对“以人为镜”一代名臣魏征的态度,以至于他连死都不安?接下来,让我们带来历史真相。让我们看看!

这件事要从贞观十七年开始。

自贞观七年以来,魏征一直被唐太宗为侍者。事实上,他是唐朝的实权宰相,负责门下省的工作。魏征最大的优势是“立场”足够坚定,言论有原则。俗话说,“威武不屈”。李世民需要咨询魏征。魏征不仅是李世民的重要建议,也是一位能干的政治家。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痛呼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

然而,这一切都逆转了。原本带着美丽君臣之故事离开世界的魏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声支离破碎。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学生,当代王子李承乾。

贞观十七年,压抑多年的李承乾谋造反。他是王子。他的弟弟李泰逐渐受到李世民的青睐,他患有严重的足病。他开始担心王子的地位不稳定,长期以来的怨恨积累在一起,所以他计划谋反。

[img]193846[/img]

一年前,李世民让魏征成为李承乾太师,只是为了压制李承乾越来越叛逆的心态。魏征拒绝了王子的敏感身份,但李世民一再要求,魏征不得不接受。但魏征没想到,李世民不小心给了他一个大坑。他死后,李承乾正在考虑叛乱,并准备实施这个计划。

李承乾造反不是最重要的。是李承乾造反案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侯君集,一个是杜正伦。

侯君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英雄之一,虽然不如李靖、李积等唐朝战神,但侯君集玄武门事件坚定支持李世民,在玄武门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直受到李世民的重视。

侯君集早年有点混混,但时间长了,李世民劝他多读书。毕竟侯君集打不赢另一个“文盲”尉迟敬德,所以侯君集在李世民的厚望下迅速成长。在几场战争中,李世民故意安排侯君集“镀金”。贞观九年后,侯君集在李积攻破吐谷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追击杀敌,创造了巨大成就。

贞观十三年后,侯君集被李世民委以重任带领军队攻打高昌。这场战争,侯君集是教练。

毫不奇怪,强大的唐军击败了高昌,侯君集成为唐代“灭国将领”之一。然而,侯君集似乎“稳定”了他的心,但他又漂浮了。打破高昌国后,侯君集擅自处理了高昌国的战利品。最重要的是,当他被抄袭时,他发现两个只喝牛奶的美女很可能这次被抓获了。

侯君集纵容下属私吞战利品的行为被举报,李世民惩罚侯君集。

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李世民也警告侯俊集,没有给他制造麻烦。但侯俊集觉得他显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但也受到了惩罚,他觉得很委屈,觉得不是一点战利品,李世民为什么要大惊小怪,所以侯俊集心中的“叛乱”萌芽。

想谋反的侯君集和李承乾直到贞观十七年才达成意见。

[img]193847[/img]

李承乾原本依靠侯君集作为谋反力量,认为自己赢了,但事实上,李世民已经控制了他们。面对侯君集的叛乱,李世民非常难过。他打电话给侯君集提问。侯君集突然醒来,一个接一个地认罪,并愿意自己惩罚他。他只是要求李世民放过他的家人。李世民很无奈,但侯君集的处决无法免除。因此,李承乾动荡的侯君集的混乱被如此模糊地平静下来。

这件事涉及到李承乾造反案,这也是李世民一生的痛苦。他无法想象他寄予厚望的儿子李承乾想造反他。在处理侯君集后,李世民尽最大努力为李承乾犯罪。最后,他流放了李承乾来挽救他的生命,但李承乾很快就去世了。

除侯君集外,杜正伦也卷入其中。

李承乾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杜正伦早早被李世民安排教导、协助李承乾。

然而,后来,李承乾多次教书,进入了叛逆期。杜正伦也很无奈。没有办法。李世民对杜正伦的不满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他的儿子学得不好。他一定会责怪杜正伦教得不好。然而,杜正伦本人也很不幸。在叛乱之前,李承乾还给了杜正伦一条金带。没关系。跳进黄河是洗不掉的。

金带的背后是模棱两可的政治态度,所以李成干事件,杜正伦也遭受了痛苦,但没有被处决,杜正伦在贞观17年流放,但杜正伦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并不严重,后来唐高宗也使用了杜正伦,但说到贞观17年,杜正伦涉及王子叛乱,有点严重。

所以侯君集和杜正伦两人说完了,他们到底和魏征的身败名裂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生前被魏征强烈推荐和赞扬。他们说侯君集和杜正伦是可以当宰相的人物。原来,一丝不苟的魏征给了他们很高的评价。他们看起来很奇怪。李世民对魏征很生气,认为魏征和他们是一种美德,甚至参与了李承乾的叛乱,但他们死后没有暴露出来,于是李世民下令取消新城公主与魏叔玉的婚姻,然后推倒了魏征的碑文。

最重要的是,魏征向当时当史官的楚遂良展示了他的建议,目的是让楚遂良把他的“伟大”形象写给魏征,以炫耀自己。但魏征这样做,用的是给李世民的建议,让李世民觉得魏征有点出名。

当然,所有的爆发点都在于李世民作为父亲的失败。李承乾造反,造反是死罪,这意味着李承乾的余生将是生死。李世民很难过,心情也很好。李世民看到每个人都犯了错误,所以魏征死后无法幸免于难。李世民找到了很多理由来责怪他。

其实魏征有这么大的瑕疵吗?

后来,当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回来时,他也明白了,魏征的处置有点过分,似乎他过河拆桥。即使魏征有点虚荣,其实这是人之常情。魏征一生极其克制,死后简单到不可能。这只是一场小规模的葬礼。李世民称之为镜子当然没有错。后来,李世民自己翻了魏征的案子,在贞观十九年重新祭祀了魏征。

李世民认为,如果魏征在那里,他就不会让他亲征高句丽。事实上,李世民也是自我反省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魏征对他的严厉,一下子感触很深,及时弥补了。

一般来说,魏征的“结局”并不好,也就是说,它发生在贞观17年和贞观19年。此外,魏征生前一切都很正常,也就是说,他死后的声誉受到了一些损害。当然,魏征也很不幸。谁知道李承乾、侯君集、杜正伦都和他有很深的关系,这三个人都有一些问题。参与其中真的很无助。


为什么一代名相劝臣魏征最后的结局这么惨?为什么一代名相劝臣魏征最后的结局这么惨?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