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诸葛亮北伐吗?不知道没关系,告诉你。
《三国演义》后期主要围绕诸葛亮北伐魏国的故事,此时刘备和曹操都死了。只剩下孙权和诸葛亮这两位老兵还在战斗,当时诸葛亮北伐的口号也是复兴汉朝。从刘备开始起兵就是这样一个口号。而且早早发动了五次不等规模的战争。最后一次,我在五丈原因过度劳累而死亡。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总是担心北伐,而不是等到国家足够强大才发动战争,而是分散成五次呢?
[img]190936[/img]
其实这个时候诸葛亮不北伐也不行,如果再这样消费,肯定会灭亡。蜀国的实力最差。随着魏国和吴国的不断强大,两国建立了藩属国之间的关系。所以早晚双向都会把矛头针对自己。不久之后,我一定很快就被摧毁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主动攻击北伐魏国。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当时国家内部的矛盾。另一方面,适应世界大势已定的规则。诸葛亮不能坐以待毙,只能带兵北伐。当然,第一次失败后,后来的北伐规模一次比一次小。而且诸葛亮也知道打不赢,但如果不打,蜀国就会灭亡。如果你打得更快,你也可以坚持一点。
[img]190937[/img]
自公元228日起,诸葛亮对魏国进行了连续五次军事行动,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后来直接决定屯兵屯田。然而,今年冬天,诸葛亮年纪大了,不幸死于疾病。此后,即使诸葛亮的北伐正式结束,魏延也只是带领剩下的军队完成了后来的北伐。事实上,自219年吴国夺取荆州地区以来。刘备也因后来的战败而生气死亡。从此,蜀国开始进入下坡阶段。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了南方的一些叛乱。稳定了蜀国后方的基础。此后,我们开始准备北伐曹魏的各种军备物资。后来,尽管曹丕多次南征东吴。但没有实际的战争结果,后来曹丕也生病了,儿子曹睿继位。
[img]190938[/img]
曹睿继位后,大臣们给他的建议是,此时发动大规模战争并不容易。世界形势必须在这个时候,只要我们不断发展自己,壮大魏国的力量,周边两国就会随着魏国的强大而自动灭亡。听到这个消息后,诸葛亮仔细分析了情况,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吴国已经称魏国为臣。我显然处于劣势。一直消费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诸葛亮于228年开始北伐魏国。
[img]190939[/img]
此时诸葛亮北伐魏国,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几个原因。一是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就是想复兴汉朝。如果你一直拖下去,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不知道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人。最好在你活着的时候提前完成这件事。二是当时魏国发展太快,不断加强对边塞的防御。国家实力也越来越强,随着事件的发展,如果以后拼消耗战,蜀国肯定会失败。与曹魏相比,他自己的后方物资远远没有办法。此外,人口差距也很大。还有一点就是蜀国内部政治权力的斗争。虽然蜀国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国内有几股势力一直在战斗。第一个是刘备事先留下的那群人,第二个是刘章手下的那群人。还有蜀国当地的这些乡绅大族,他们互相斗争。此时,矛盾的重点必须转移。
[img]190940[/img]
诸葛亮的北伐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是被迫的。也许他也知道北方很难成功。但如果你不战斗,你就不能。
诸葛亮知道北伐胜算不高 诸葛亮为什么要打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