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19958年至1014年),原名杨延朗,并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人),北宋著名将领,也是著名的军事家族“杨家将”的主角——“杨六郎”。接下来,让我们带来历史真相。让我们看看!
在“杨家将”小说、戏曲、民间传说中,杨延昭是金刀丈夫、抗辽名将杨业的第六个儿子,故称“杨六郎”。
但实际上,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作为长子的杨延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并成为排名第六的小兄弟?
杨延昭在北宋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是在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以收复北方丢失的屏障“燕云十六州”。
[img]188197[/img]
在这次“雍熙北伐”中,宋军分为山西、河北两路进攻辽军,西路军教练为潘美,杨业为副教练,28岁的杨延昭为先锋。
在杨家父子的带领下,宋军在雁门关外进攻辽军,一路收复了许多城市。朔州城下,杨延昭被箭射穿手臂,但战斗越来越勇敢,这让辽军第一次看到了勇敢的杨延昭。
杨业战死后,杨延昭开始肩负起北宋边境抗辽的重任。
宋真宗咸平两年(999年),辽圣宗和母后萧太后率领辽兵大举南侵,很快攻入杨延昭当时守卫的遂城(今河北省徐水县东部)。
当时遂城不仅城小,守军也很少,而辽军因为萧太后亲自来到城下,发动了猛烈的攻城,城里的军民自危,恐慌不安。
然而,杨延昭却冷静下来。他召集了城里所有的年轻人,给他们武器,让他们爬上城墙,和宋军一起抵抗攻城的辽军。
刚到初冬,白天还不冷,但有一天晚上气温急剧下降,
借此机会,杨延昭命人取水洒城墙。黎明时分,水全部结冰,坚硬光滑。一夜之间,遂城成为一座坚固光滑的“冰城”。
面对如此光滑的冰城,辽军根本爬不上攻城,只好退兵。这场战役结束后,杨延昭威震边关,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
咸平三年(1000年)冬季,辽军再次南下入侵北宋边境。杨延昭在羊山(今河北省徐水县西部)西部埋伏精兵,带领少数骑兵从北方乘敌攻击辽军,边战边退,引诱辽军追击。
当他退到羊山脚下时,宋军的伏兵四起,发动了总攻。杨艳昭掉头痛击辽军,辽军大败。杨艳昭杀死了辽国将领,并用盒子里的敌人将领报告了他的贡献。
在这场战争中,宋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赢得了宋军对辽军罕见的胜利。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当地人民将“羊山”改为“杨山”,以纪念杨延昭强大的军事成就。
杨延昭守卫北宋边境20多年,勇敢善战,抗击辽军,使辽军气馁。
在古代,人们称天狼星为六狼星,被视为将军之星。因为杨延昭是辽军最头疼的宋军将领,辽人认定杨延昭是天上的六郎星,故称杨延昭为“杨六郎”。
正史《宋史·杨延昭传》中也有确切记载:“延昭勇敢善战,收获奖励军队,不问家事。骑自行车就像小学,号令严明,与士兵同甘共苦。遇到敌人一定要带头,行战克捷,推功于下,老朋友乐为用。在边防工作了20多年,契丹很害怕,被视为杨六郎。”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延昭去世,终年57岁。宋真宗深感叹息,并派太监护送棺材回家乡。河朔大部分人看到他的棺材都哭了。
杨延昭是家里的长子,为什么叫[杨六郎]?